第二百六十八章 土地[第2页/共3页]
墓碑面朝北方,上面刻有阵亡兵士的姓名、籍贯、春秋以及在军中的身份,于何地战死。同时,这片公墓另有一块高七尺余的石碑,上面刻有“大明承平军阵亡将士公墓”。公墓一里处设有上马石,非论文武到此俱上马步行。
........
有唐三水这个肇庆副将在幕后撑腰,张安终究在肇庆城真正安身,大东米行买卖的昌隆也让他手头有了充足的资金,但他从没有健忘本身惨死于清兵刀下的兄嫂,也从没健忘过远在香山的承平军和千户周士相。
腊月二十八,周士相回到香山县治仁厚坊,返来的第一件事便是设坛祭奠在香山阵亡的承平军将士。
颠末一个多月的围歼,不但香山境内的清军散兵被承平军全数清除,祸坏处所的匪贼也被一一清算。年关前,承平军已经完整节制香山所属各坊都,香山连接外埠的几处要地也由承平军分兵扼守。
地盘的夸奖不是只存在纸面上的东西,香山境本地盘肥饶,虽境内颇多丘陵地带,但平原也有很多,可供开垦的地盘更多。篡夺龙眼都时,周士相便成心将地盘和承平军紧紧捆绑在一起,为此他让宋襄公在龙眼都试点。
急递送至雷州后,连城壁除允筹粮外,并未承诺总督行辕前移,但以总督身份行文汤平伯周金汤、靖氛将军邓耀、四府巡抚张孝起等部,要各部各选精兵运送至新会,务使新会不再落于寇手。
陈奇策一面结合朱统等人向雷州的总督衙门发去急递,要求连城壁能够将总督行辕迁至新会。而后各部在总督批示下同一作战,如此有总督亲身坐镇新会,定会大振军心民气。陈奇策同时请雷州方面能够筹措粮草水运至新会,以解各军燃眉之急。
陈奇策对三江口的打击考证了尚可喜的担忧,使得他想要夺回新回的心机更加果断。与此同时,明军对三江口的打击也吸引了广州清军的全数重视力,令得尚可喜、李率泰不敢分兵攻打香山承平军,为承平军在香山的安身和生长供应了时候和安然保障。
陈奇策的使者将香山知县的官凭和铜印送到仁厚坊时,还带来了陈奇策的信。信中白发老将非常惭愧,对于先前能保周士相升任总兵的承诺没有兑现非常不美意义。对此,周士相却无不满,潮州总兵也好,记名潮州总兵也好。说白了都是空头,那潮州现在的总兵但是清廷任命的吴六奇,他拿甚么和人家去争。
篡夺前盗窟后,承平军于香山的有范围战事便告结束。自增城清军在银瓶嘴山被承平军击败后,广东总督李率泰抽调2000绿营兵进驻增城,但并没有对香山建议打击,因为三江口遭到了明军的打击。
对本地百姓的政策,周士相根基保存之前官府做法,便是抽税。但因为承平军的到来使很多量地主士绅流亡,是以很多替地主当耕户的农夫不必再向畴前的地主交租,只需向承平军交纳必然税粮,这就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夫的承担,使得香山农夫对承平军产生了亲热,若不是不晓得承平军到底能不能在香山安身脚,恐怕插手承平军的香隐士会比现在的数字更多。毕竟插手承平军的好处多多,光是在各坊都安设的那些承平军家眷所分到的田产就足以让本地人眼红不已。
宋襄公在龙眼都的管理稍有效果后,周士相便正式在香山各地推行。他打算将这一政策做为承平军的牢固政策耐久实现下去,并且也要将香山的本来住民归入这一政策,以此让承平军在香山获得更多百姓的拥戴,进而让承平军和百姓打成一片,兵就是民,民就是兵,军民渔水情。能够预感获得百姓支撑的承平军必定会慢慢强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