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汉儿不为奴》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八章 土地[第1页/共3页]

拿到香山知县正式官凭和铜印的廖瑞祥笑得合不拢嘴,虽说雷州给的铜印雕镂不如孙全正那颗精美,但性子倒是孙全正那伪知县官印所没法对比的。有了这颗由广东总督颁给的官印,哪怕是承平军不在了,他廖瑞祥都是永历朝廷的正式官员,这但是他做梦都能笑醒的大功德。苦了一辈子,现在算是终究出头了,廖瑞祥喜极而泣,对周士相这个赏识本身的伯乐生出的可不是一分半点士为知己者死,而是断念塌地要为周士相称好差,管好香山了。

阵亡的兵士被同一安葬在香山县城外一处风水较好的丘陵坡地上,这一片坡地也被周士相正式作为承平军公墓利用。和新会阵亡将士只埋不立碑分歧,这一次周士相为阵亡兵士立了墓碑。

腊月23日,凌海将军陈奇策结合镇国将军朱统、海北道周腾凤等人,集结水陆兵马一万余人以新会为基地,对有清军重兵扼守的三江口策动了进犯。鏖战两日,明军未能冲破清军防地。26日,因潮州总兵吴六奇所属本部舟师到达三江口,明军海军没法持续封闭江面,还要面对腹背受敌,故陈奇策和朱统等人商讨后决定撤兵。明军撤兵后,吴六奇部舟师尾随追击,却在江门遭到陈奇策部偏将郑成魁所率战船伏击大败而回。此役,明军伤亡3000余人,4条战船淹没;清军伤亡400余,12条舟船被毁。

墓碑面朝北方,上面刻有阵亡兵士的姓名、籍贯、春秋以及在军中的身份,于何地战死。同时,这片公墓另有一块高七尺余的石碑,上面刻有“大明承平军阵亡将士公墓”。公墓一里处设有上马石,非论文武到此俱上马步行。

试点的首要内容就是清理整合无主地盘,这个无主地盘同时还包含被承平军弹压的地主田产以及那些逃脱的大户田产。在包管原有住民田产权的前提下,宋襄公要做的就是将残剩地盘全数收归承平军统统,然后再将这些地盘用来安设后营老弱,并按照兵士军功大小停止分田。

地盘的夸奖不是只存在纸面上的东西,香山境本地盘肥饶,虽境内颇多丘陵地带,但平原也有很多,可供开垦的地盘更多。篡夺龙眼都时,周士相便成心将地盘和承平军紧紧捆绑在一起,为此他让宋襄公在龙眼都试点。

.........

使者言谈中透露新会现在缺粮得很,将士们只能一日吃一顿饭。听后,虽承平军也很缺粮,但毕竟香山县不像新会那般残破,这一个多月来各营在乡间缉获还算能够,是以周士相从良字都调了300石粮食和10口肥猪让使者带回,也算是对新会方面尽些微薄之力,毕竟承平军能在香山安稳生长离不开新会对清军的管束。新会明军若垮了,承平军的好日子也要到头。唇亡齿寒,周士相不能不无动于衷。

分得地步的兵士因为身在军中没法耕作,这部分地盘便由后营同一安排人耕作,所得则由后营和兵士平分。若兵士有亲人能够独力耕作这部分地盘,那所得则全归该兵士,但为了包管承平军需求,兵士及其家人又必必要将多余的粮食以略低于时价的代价卖给承平军,或者拿多余的粮食从承平军公库调换其他物品。总之一点,周士相分田了,但又要把田间出产的粮食把握在本技艺中。

篡夺前盗窟后,承平军于香山的有范围战事便告结束。自增城清军在银瓶嘴山被承平军击败后,广东总督李率泰抽调2000绿营兵进驻增城,但并没有对香山建议打击,因为三江口遭到了明军的打击。

陈奇策一面结合朱统等人向雷州的总督衙门发去急递,要求连城壁能够将总督行辕迁至新会。而后各部在总督批示下同一作战,如此有总督亲身坐镇新会,定会大振军心民气。陈奇策同时请雷州方面能够筹措粮草水运至新会,以解各军燃眉之急。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