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十字相邀[第1页/共2页]
谢永安因护驾倒霉,理应处斩。群臣长跪于金殿为谢永安讨情,终究萧帝念其谢氏一门忠烈,饶谢永安之极刑,将其削职革出,永不叙用。
邵长韫仰起肥胖的侧颜,幽幽长叹一声,堕入深思当中。
只说这青烟渺渺无归处,且忆一段王朝旧时梦。
邵长韫挥手表示秋玉退下,说道:“本日不过几个旧友攒的茶会,未曾吃酒。”
怎料狩至兴时,层雪翻飞似江潮,利刃寒光倏然至。围场层层积雪之下,猛可里跃起十二名白衣刺客。高呼“萧彦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吾今替天行道,以祭大齐正统。”言罢。举刀霍霍直奔萧帝而去。
沈辛夷正恍忽间,忽感觉榻前似有黑影闲逛。挣扎起了身子,便见邵长韫正坐在榻边,神采郁郁,双目微饧,昏黄不知归处。
“我瞧今儿天好,便叫她们来聚聚。免得子姜整日缩在本身院里,没得憋坏了。”
襄国公谢嵩同宗子谢永安、次子谢永忠,随驾出行。彼时,谢永安任锦衣卫亲军批示使,卖力萧帝此次冬狩安危。
当月,定国公邵文叔因旧疾复发,寿终究圣京。出殡当日,一架轻轮马车趁着黑漆夜色,停驻于京郊皇觉寺的庙门以外。
“看你睡得好,才未曾扰你。”邵长韫神思一动,方才回转过来,笑道:“听外间丫头说,本日院中非常热烈。”
日月如梭,转眼便是崇德四年。
时襄国公谢嵩感戴天恩,抚膺恸哭,长跪于金阙之下。言“臣下教子无方,万死难赎其罪。虽圣上顾怀旧情,未曾穷究谢永安渎职之罪。但臣为股肱以奉主上,怎可有失。”遂将谢永安一脉自族谱除名,辞退族籍,身后不得葬入宗族祖坟。
那萧帝虽带精兵百名,却不料有此番变故。世人一番恶斗之下,十二名前朝余孽虽登时诛杀,无一活口。萧帝亦因龙体受损,急行回宫。
一场浩浩然冬狩之行,咿咿呀呀开了戏,正至酣时,却凄凄然难结束。好一似群鸟杀尽良弓藏,剑影刀光局中局。
萧帝因去岁冬狩之失,大发雷霆之怒,数道圣谕连下,大肆剿杀前朝余孽,以固社稷江山。
沈辛夷眸中柔声一闪,润润如澄塘碧水,轻笑道:“韫郎何时返来的,也不言语一声。”
萧帝暗谕“邵氏一族,非诏不得离京”。有此暗谕,邵氏以后,欲飞斩剪啸空意,非死不得出圣京。若子牧能外放为州之官,吾眠于肮脏自长乐。只怕结束与本身普通,囚于圣京不得飞。
谢姓世人以家训有言“鸾凤同类不成相语,嫡子袭爵之制不成乱也”为由,皆死力劝止。谢嵩大怒,开宗祠焚香告祖,改立家训。
邵长韫那里不知沈辛夷之意,抬手替她笼了微乱的鬓角,笑道:“本年夏季苦长,圣上最耐不得暑热,自是押后了回京之期。依我看,你是想子牧那孩子了吧。”
沈辛夷闻言,一腔担忧才稍稍落下,双眸晶亮,柔声笑道:“那明儿可得备起来了,免获得时像落汤螃蟹似得,乱手乱脚的。”
“随驾伴龙,可不是大家皆能有的殊荣。”邵长韫见沈辛夷神采黯然,笑道:“本日宫里传了动静来,让驻京官员筹办接驾事件。圣上已于三日前起驾归京,算算日子,也不过半月,子牧便能归家。”
沈辛夷眸中满溢柔情,慨叹道:“牧,州之官也。当日起名时,韫郎取这‘牧’字,不也是希冀子牧能为治民之官,造福一方嘛。待他日子牧有了功名,才更当此字。”
沈辛夷轻嗐一声,抚掌笑道:“真真胡涂了,既无酒气,又那里需传醒酒汤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