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鬼吹灯之牧野诡事》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33章 如是我闻 (1)[第3页/共4页]

随后的光阴中,东北三省的统治者换得仿佛走马灯一样,大鼻子俄国人、小鼻子日本人、再加上甚么大帅、少帅、委员长,无不将这些胡匪视为亲信之患,但如何剿也剿不尽,反而有越剿越多的趋势,只好采纳招安的体例将其收编。但仍有很多软硬不吃的,只要你是官面上的就跟你打,管你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乃至是苏联赤军,只要从山头底下路过,就出来敲你一家伙,也有招安后又不平管再次反叛上山的。

听我家里的长辈讲,我们家在清末民初的时候,最为畅旺发财,这里边也有一段很传奇的创业故事。

所谓匪贼就是土生土长的强盗,对本地环境了如指掌,不但人熟,空中也熟。那些遮天蔽日的原始丛林,生得比人还高、一望无边的荒草甸子,不摸底的人一出来就会立即被“海蚊子”叮成干尸,另有池沼、雪谷、黑瞎子沟,都是胡匪藏身摆脱追兵的“宝地”,他们跟正规军一打就散,逃进人迹罕至的老林子里躲藏起来,等风声一过又重新堆积,剿不堪剿,历朝历代都拿胡匪没有体例。

我曾听一名客户讲他故乡五六十年代度荒年的经历。他说农作物向来有个春种秋收的时令,乡间有句民谚道得好:“神仙难过二八月。”当时节恰是地里青黄不接的日子,老百姓们背景吃山,便经常去山里捉“蛤蟆”,山沟子里有几道淤泥河,每当暴雨以后,山上便有很多大蛤蟆为了遁藏大水,都从淤泥河里逃上山坡。

因为山区的人大多没甚么文明,又有些科学思惟,赶上怪事也不敢过分看望,事情畴昔后就更没人再去究查了,以是这个游戏的“本相”至今无人晓得。只是这位搭客别的还讲到,那株老树一向都很邪门,如果天上有野鸟飞过,就会折着跟头往下掉。

因而这十八个兄弟就告别老娘,进山做了杀富济贫的匪贼,后代胡匪们用铜造的小和尚来代表这十八兄弟,一是为了铭记兄弟间的义气不能健忘;二是要效仿前人替天行道的行动,遵循祖师爷留下的“五清六律七不抢八不夺”行规。不过这类古时的“胡风”早就不复存在了,束缚前的东北,匪患极其严峻。

拔鸡眼

这位搭客故乡在云南省,是邻近澜沧江的山区,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有很多佤族小孩都到山下一株老榕树下玩游戏。他们玩的游戏很特别,如果在当代,恐怕会让人遐想起《骇客帝国(动画版)》,那边边就有一段情节,是一群孩子发明了一个“灵异房间”,人能够在内里体验近似“太空飘浮”一样的失重征象。而那些佤族小孩玩的仿佛就是这类游戏,他们轮番盘着腿坐到树下,不一会儿全部身材就开端腾空而起,忽忽悠悠地往高处升,几个起落以后才会缓缓降下。

胡子

十八罗汉是佛道合一的化身,但胡匪所拜的十八罗汉并没有宗教背景,他们将一个小小的铜和尚装在布袋里,挂在胸前做护身符,俗称“布袋和尚”。传闻当年有一母所生的十八个兄弟,分开老娘出门餬口,返来后,娘问他们在外边见了甚么、想做些甚么谋生糊口。这十八兄弟说,别的也没甚么,只是世上贫民苦,富人乐;贫民劳累,富人安闲;贫民命贱,富性命贵,莫非都是天赋的定命?想来天下三百六十行都已有了,唯独没有个“杀富济贫”的,孩儿们情愿做这活动,同心合力劫取富人的财帛粮食分给苦男人们,让他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图个替天行道的欢愉。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