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进山第一夜(1)[第2页/共3页]
中秋前后的两个月,松塔熟透了,沉甸甸挂在老松树上。好多人在这两个月请病假,进山打松籽,两个月能赚一千元!
东北大山里,把进山采参、挖药材、打松籽、打猎等统称为赶山。去赶山的人,就被称为赶山客。赶山客也有帮、有把头,也要拜山、敬山、祭奠、拜神,有一套特别庞大的端方。那些端方是如何的,我早记不得了,只记得我们打了好多松籽,一个个沉甸甸的松塔,堆成了一座小山包。
我看看赵大瞎子,这嗜酒如命的人,如何此次没想着带几瓶酒?赵大瞎子却冲我滑头地一笑,一副老子早有筹办,万事莫怕的模样。没多久,乘务员就拿着一个本子过来了,凡是刚才带酒上车的搭客,都要挨个登记,制止酒后肇事。等乘务员一走,赵大瞎子朝两边裤腿里一摸,扒出来四瓶二锅头,扔到铺上,朝我嘿嘿直笑。
只要一年中秋节前夕,姥爷带我进山打过一次松籽,做了次赶山客。赶山客是甚么?
姥爷说,这还不是最可骇的。他采松籽时,不但能在大树上看到大蛇、灵芝、猴头(一种蘑菇,号称“八大仙珍”。猴头菇成对发展在树干上,在树干这边采到一颗猴头,劈面必定还会有一颗),常常还会看到挂在树上的死人。
才想起来,这几天帮衬着镇静了,手机竟忘了充电。不过我们此次去大山里,估计也没信号,用不动手机,顺手把它塞观光包里了。想着孔老八这鸡贼估计也没啥功德,搞不好是说“千万别忘了给兄弟搞瓶虎鞭酒”之类的屁话!这死小子,给我惹了一屁股费事,还他娘的想喝虎鞭酒,喝老虎尿去吧!
它已经那么老了,在如许清冷的沉寂的夜晚,它在回想甚么?
1970年,收买站开端大量收买松籽,一斤四角钱。您可别藐视这点钱,那但是三十多年前。当年的四角钱是甚么观点?我举个例子,在1970年,大饭店还在零卖散装的茅台酒。当时候的茅台,八角钱一两。一瓶包装好的茅台酒,也只要八元钱!
我翻身下来:“整!”又问他,“乘务员会不会让登记?”
赵大瞎子说:“他早不晓得去哪睡觉了!店主他们去餐车那儿用饭了,咱俩本身整点?”
好多个夜晚,我表情烦躁,叼着一根烟,坐在露台上,看着内里幽蓝的天空,垂垂变成茶青色,变成灰红色,变成粉红色,我再次回想起当年进山的环境:老林子闷热、潮湿的氛围,密匝匝的灌木丛,一圈圈紧紧缠绕在一起的山葡萄藤,漫山遍野满盈着略带点苦涩的甜杏味,焦煳的松木异化下落叶腐臭的味道,绿莹莹的狼眼,一只乌黑色的黄皮子愁闷地望着玉轮……
这个说法让我毛骨悚然。每次走在老松树下,都谨慎翼翼地朝树上看着,老松树足足有半间屋子那么粗,仰着脖也看不到顶。我始终弄不明白,那些报酬何会死在高高的树梢上?是被毒蛇咬死的?被人害死的?还是被小鬼给勒死的?
此次能和店主进山打猎,实在让我欢畅了一场。固然小时候在大山里待过一段时候,实在大部分时候还是待在半山坡阿谁小窝棚里,看着墙上的兽皮发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