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进山第一夜(1)[第2页/共3页]
解缆前几天,我一向咬牙切齿地给孔老八打电话,这狗日的先容了那么一个不靠谱的人来,差点把老子的一世英名毁于一旦!这小子仿佛有预感,死活不接电话,最后电话竟然关机了。谁推测,在我上火车的一刻,却不测收到了孔老八的短信:“哥在海南岛垂钓呢,有啥事求我?”
看了一会儿,越看越困,干脆躺在铺上睡了一觉,睡得天昏地暗,也不晓得到了那里,朦昏黄胧中就闻声有人喊我:“小七!他娘的!小七!”
我问姥爷,他却一把捂住我的嘴,严厉地对我说,这些是大山里的忌讳,不能胡乱猜想,不能随便探听,不然犯了忌讳,就下不了山了。
不晓得为甚么,每年打松籽的人,都有稀里胡涂死在树上的,尸身挂在树梢上,如何弄都弄不下来。久而久之,人被风干成了人旗,风一吹,呜呜地响。偶然候在树下走着走着,一副风干的骨头架子会从树上掉下来,扑到你身上,能把你吓个半死。
短信发畴昔,孔老八的电话顿时打过来了,口气严厉得不像话,劈脸就说:“小七,你小子给我听好了,千万别――”白朗给我使了个眼色,表示现在人多嘴杂,让我先挂了电话,上车后再说。
转过甚,看到我劈面的一枝老树杈上,蹲着一只浑身乌黑的黄皮子。它有一条成年的狗那么大,蹲坐在树枝上,直勾勾看着玉轮。我听人说过,越老的黄皮子,毛色越白。老成精的黄皮子,还会对玉轮叩拜。但是它没有拜月,只是蹲在那边,直勾勾地看着玉轮。
东北大山里,把进山采参、挖药材、打松籽、打猎等统称为赶山。去赶山的人,就被称为赶山客。赶山客也有帮、有把头,也要拜山、敬山、祭奠、拜神,有一套特别庞大的端方。那些端方是如何的,我早记不得了,只记得我们打了好多松籽,一个个沉甸甸的松塔,堆成了一座小山包。
固然是淡季,火车上也没多少人,车都快开了,才稀稀拉拉上来了几十小我,手里提着叮叮作响的塑料袋,内里满是二锅头。坐那么久的火车,如果在铺上边看风景,边整点小酒,扯扯淡,谈谈人生,那小日子还真不错!
厥后的事情我就记不清了,只恍惚记得,我回家后,莫名生了场大病,被连夜送出山,今后再也没有归去过。再厥后,我每次问起母亲这件事情,她老是吞吞吐吐,欲言又止,乃至大发脾气,狠狠骂我一顿,以是我始终记不起当年势实产生了甚么事情。
后半夜,我俄然醒来,脑筋里一片空灵,往外看看,月光如水,横浸在大树上,雪亮雪亮的,像落了一层霜。身边的人都睡熟了,火堆噼里啪啦响着,氛围中满盈着淡淡的泥土异化松香的气味。
松塔很像菠萝,内里是层层叠叠的叶子,生硬且扎手。把这些硬叶子掰掉,就看到内里包裹着一颗颗青豆般大小的松籽。松籽是奇怪东西,能榨油,也能生吃,很有营养。这东西也很可贵,一百斤松塔,能打出来十斤松籽就不错了。
您算算,这打一次松籽,能换多少斤茅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