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汉帝刘宏[第2页/共3页]
“陛下,大汉呈平久矣,州郡之兵若非边郡,多老弱残兵,更有差额之郡。如有战事,乱起,恐难清算。”
一个内臣一个外臣,和普通的朝臣分歧,他们都是本身的人,特别是寺人。
见天子不言,他大声道:“天下局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启事不过好处二字。有人想做三公,有人想做公,想称王。另有人想取陛下而代之!”
程亮微讶,若张让胡言乱语,他恰好一一戳穿。可那阉竖照实道来,又搬来亡母,他挑不出弊端,拱手又道:“张常侍如此,十位常侍如此,三公如此,九卿如此,我大汉文武百官,刺史太守,乃至于一县令。”
“陛下百岁以后,年号如果光和,便是73年,老奴一定陪得了陛下,便是程侍郎,也一定如陛下长命,子嗣,权臣……一定有、一定没有。”
刘宏不失天子威仪,淡淡的说了四个字:“那又如何?”
他眼圈发黑,强打着精力。从古至今寺人的依托都是天子,所谓的寺人为祸有多少是天子的表示,有多少是自行其事?
张让考虑的不过是当今圣上,当今圣上不管如何,也不会让权臣把握朝政,寺人,外戚,士人还未到中闰年间的三足鼎立,却有了雏形,相互制衡。
外戚比寺人更费事,是一柄双刃剑,用好了能打击士大夫。用的不好,不免伤到本身。
这个期间,他们的称呼是侍中和中常侍。
刘宏一向打量着台下之人。
有一种谋算并非诡计,而是阳谋。
程亮笑笑,“陛下自当万岁,可朝夕祸福那个可知?陛下现在子嗣是否可当大任?”
一权臣,招致天下人反对,进而……
这并非打单。
刘宏高坐,一分惊奇,一分猎奇,一分有趣。
刘宏腔调奇特,让程亮摸不准头绪,一咬牙,朗声道:“我大汉自光武复兴至陛下已有一百四十四载,世家大族比光武时强了多少?臣尝闻跨州连郡者数不堪数,百姓百姓比光武贫困何止一二。数年来,天灾天灾接连不竭,百姓流浪失所者浩繁。敢问张常侍,那百姓活不下去了又如何?”
刘宏不语,子嗣之事他重于何皇后所生的刘辨,而非季子刘协。
此心——当真可诛。
“朕累了,阿父,请程侍郎暂居汝府。”
朝堂高低,宫苑表里皆是世家的事,他不想再呈现。
程亮惊诧,张让一向立于天子身后,降落眼眸,半晌没有动静,形若死人,没想到这一有动静,便是至人于死地。
刘宏不动声色,二十年的帝王,帝王心术他自学成才,先帝借寺人的手开启党锢,当时他幼年,寺人再开党锢……
与此同时,远在雒阳的程亮在崇德殿朗声道:“我观陛下之才古今少有,何如朝堂世家把持,那三公,几、何人不是世家出世?诸事每怪寺人,只是以乃天子近臣,虎伥,若不剪除,伤的还是他们世家。”
不是谁,都是曹节。
“陛下深知百姓糊口不易,常常受灾,朝堂士人争辩不休,常常担搁时候,所救之粮食,又多被贪墨。加上世家每趁荒年兼并,百姓之苦,程侍郎所言,宫苑并非不知,而是世家买,百姓卖,陛下圣明天子,亦不能禁止此事。”
平常时候,黄门侍郎不成能此时还留在宫苑当中。
向来好管闲事。
他是黄门侍郎,六百石的官员,天子近侍,外臣,附属少府。
“敢问张常侍家中人可曾买入良田?”
不动声色的吸气,他不得不制止肝火腾腾的张让,哪怕他这般模样,非常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