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古玩指南》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1章 瓷器述要[第2页/共6页]

蓝之最著者为积蓝与洒蓝二种,均为蓝之深者。积蓝别名霁蓝,乃将蓝色与釉水融和挂于瓷釉之上。洒蓝则系先上一层白釉,再上一层蓝色,复上一层薄釉,故釉较积蓝为薄,而色则大略不异也。

明朝瓷器之款识,较前代进步甚多,其体例有各种之分歧,有凹雕款字而挂以黑釉者,有印花者,有绘花者,有雕花者,最奇者以永乐窑,器底绘狮子滚球,球内藏款字至为罕见。其次则嘉靖官窑底款,有书作环形者,又有于器当中间书字者,亦殊特别,颇不易遇也。明瓷款字多为某某年造,用制者极少。清朝则概用"制"字,用"造"字者反甚少也。说者谓"造"与"肇"音同避清帝姓也。

古瓷之底,每有钉痕者,盖前人思惟较拙,以铁扦支底入窑而烧,烧成则撤去铁扦,故底有钉痕也。又有一种底露胎而印斑纹,或作花形,或作物形,或深切各钉痕而作辘轳形者,亦古瓷之特性者。若作螺旋纹,则明瓷常有。清初,底挂釉之器,亦每有螺旋纹者。

制瓷上釉有二法:一曰蘸釉,以皿入缸,荡匀其汁,蘸釉者其釉厚,故均哥诸窑,常常有若堆,所蘸不止一次也;一曰吹釉,截竹为筒,嘘气匀之,吹釉者,其釉薄,故瓷中有玻璃釉等项目,而薄者,乃至有卵膜也。

浆胎质轻而松;缸胎质重而坚;瓷胎音清而脆,胎之沙底者,设其底露胎不涂釉也。沙底,贵白,贵细,以细沙底为上。缸胎,大半缸底色贵亮,声贵响。年久之缸胎,多有铜音。故辨别家,常常叩其声而知是物积年之久暂也。

朱红者,朱砂之红色也。

浆胎必轻;缸胎必重,此恒例也。若缸胎而轻且薄者,则宋朝之贵品矣。瓷胎而极轻、极重变成贵品也。

以上均为笔墨款,以外另有无字而绘以图形者,如双圈秋叶、梅花、团龙、团鹤、团螭及各种花形、物形等,且有无字无图者。

天青一色,肇端北宋,盖出自柴周之遗义也。自宋迄明,代有作者,至清之康雍,始集大成,幽隽淡永,兼而有之。康熙初年之天青釉极厚,而色微表,釉色混融,有同鱼脑,迄乎末年,则釉略混,而色略蓝。雍正时之天青,其釉略混,其色殆与天蓝无甚大别,但款字多书成化。自康至乾,不管天青、天蓝,其釉皆厚并且润,新者釉混并且粗,鱼脑之说渺不成追矣。豆青、豆绿二色,以宋之哥弟窑为最妙。哥窑多作豆绿,而弟窑多作豆青,皆津润莹洁,至为敬爱。弟窑传播比哥窑较多。明、清所仿弟窑为多,雍正所仿者,市人谓为果绿。明之前之豆青微近黄色,清仿者则近绿矣。

开片仿哥之粗糙者,谓之冰纹;开大片而瓷色发红者,谓之格瓷。

如西瓜皮者,谓之瓜皮绿。

宝石釉之品莫贵于亮釉,其明如镜,其润如玉,其赤如鸡血,其通如石之冻。《博物要览》所谓鲜红宝石者是也。亮釉,别名玻璃釉,乃薄釉也。宝石釉,亦有釉厚者,比之薄釉,其代价则稍逊。

清朝瓷款有以堂名或斋名者,大略皆用楷书,其成品之人有四类,一帝王、二亲贵、三名流而达官者,四雅近良工等是也。兹分言之:其属于帝王者,康熙时,有乾惕斋,中和堂,乾隆时,有静镜堂、养和堂、敬慎堂、彩华堂、彩秀堂、古月轩等,皆内府堂名也。属于亲贵者,康熙时,有拙存斋、绍闻堂,雍乾时,有畏敬堂、正谊书屋、东园、文石山房、瑶华道人、红荔山房、友棠淡砚,书屋;乾嘉时,有安好斋、宁晋斋、宁远斋、德诚斋;嘉道时,有慎德堂、植本堂、行有恒堂、十砚斋、 竹仆人、文甫珍玩等,皆亲贵诸王之成品也。又康熙时有深收藏; 乾嘉时有略园、荔庄、坦斋、明远堂、百一斋; 道光时,有听雨堂、惜阴堂等,皆驰名于时,惜主制者不详,无从道其原委也。属于名流达官者,乾隆时有雅雨堂、卢雅雨故物也; 玉杯书屋,董蔗林所制也; 听松庐者,张南山所制也。其属于雅匠良工者,则有宝啬斋、陈国治、王炳荣、李裕元等,皆良工之闻名者,故以姓名代款焉。清末有风雅斋三字款者,乃孝钦后之制器,似不属于前四者当中,而另为一格焉。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