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瓷器述要[第1页/共6页]
辨器之底而察新旧,此瓷学家所需求也。宋元诸器,底际率多露胎。明器有款者,底必挂釉,而无款露胎者,亦不鲜康雍仿明制之如也。若露胎,而有印字款者,当年所轻,今之所罕也。底际款有釉,而外无釉者,明朝及康熙亦间有之。如有釉无款者,则当细辨釉质之新旧矣,色微黄者曰米汤;底色稍黄而似烙痕者,曰炒米底;色微近豆青者,曰苹果;底自款字兴,而底露胎之器日渐少矣。
别的,另有所谓脱胎者,其胎之薄,类卵壳,故又谓卵幂,如釉制而脱胎去者。然其薄者,能映见乎指之罗纹。此制始于明朝永乐,亦以永乐所制为最精,宣德所制,亦可媲美永乐。清朝康雍所制,虽亦极薄,然只能映见花与字耳。
粉红为鲜红之化身,亦即积红之最淡者,或呼为娃娃脸,或呼为牡丹芍药,或呼为桃花片、海棠红,总不过描述其素净罢了。朱红色若正朱,康乾之制,光鲜夺目,今后则比之自桧。抹红釉,质极薄,参入夹彩,以乾隆间为多。其间又有柿红、橘红、枣红之别。橘红与朱红辨别,又在奥妙之间。抹红带黄者,又谓之杏子衫矣。珊瑚一种,釉质极薄,乾窑最精。而后殆为涂附。至羊肝、猪肝则殊不敷轻重。盖红之为色,窜改极大,而本日所重,只侧重于祭红耳。
黑有黑彩、墨彩、乌金、古铜、墨褐、铁棕等。
康窑有书"开元年制"四字款者,乃仿古铜并仍用其原款也。又有书"景镇康熙年制"六字款者,乃康熙时之客货也。
顺治仅一度开窑,瓷器甚少,其款字,均为楷书,其他极不易见。
绿之深者为孔雀绿,稍黄则为蟹甲青。深绿之有棕眼者,谓之新橘,橘之未黄者也。近墨者为鳖裙,即俗呼之王八绿也。葡萄水如新长之葡萄,西湖水、松花绿亦不相远。淡绿而微发黄者,名曰秋葵。绿青而略同虾肉色者,名曰虾青。数者均标新领异,殊可贵重。至色微近浅蓝之鹦鹉绿,与发黄较多之梨青,则稍近于平淡矣。
开片仿哥之粗糙者,谓之冰纹;开大片而瓷色发红者,谓之格瓷。
红之种类,有祭红、霁红、积红、醉红、鸡红、宝石红、朱红、大红、鲜红、抹红、珊瑚、胭脂水、胭脂红、粉红、美人祭、豇豆红、桃花浪、桃花片、海枣红、娃娃脸、美人脸、杨妃色、淡茄、云豆、均紫、茄皮紫、葡萄紫、玫瑰紫、乳鼠皮、柿、红枣、红橘、红矾、红翻、红肉、红羊肝、猪肝、苹果、青苹、果绿等。
瓷器有款,起始于宋。宋瓷有"内府"二字者,有"政和年制"字样者。至钧器,则底有1、2、3、4、5、六等数量字者,虽非如后日瓷器款字之规律,然亦可谓款字之滥觞也。
彩色稠密,釉傅其上,微微凸起,谓之硬彩。粉彩别名软彩,谓彩色稍淡,有粉匀之也。
凡罩釉一次者,谓之一道釉;其青、黄、红、黑之一者,谓之纯色釉;若红色者,则谓之本质釉;古瓷釉厚者,有如堆脂,谓之密淋釉。其挂釉至底之处,常常垂若蜡泪,任其排泄,谓之鼻涕釉;又有釉不到底;暴露胎骨者,暴露部分太多者,曰露胎,少者则曰缩釉,釉内现粗纹,垂而直下者,视之如有起伏而扪之,甚乎者谓之泪痕,若愚笨蟠折者;谓之蚯蚓走泥印;若釉中现蓝斑者,大者谓之霞片,小者谓之星点,若扪之不平,有如结痂之初落,谓之疙疸釉,又有釉汁中含最细之斑点,稍凹下者谓之麻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