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不要问为什么,原因总比机会迟到很久[第1页/共6页]
一天,我正在吃午餐,一个比我大的杂工跑过来,悄悄问我有没有带钱。我说:“问这干吗?”
一次我在一家大投机行做,刚做了几个月他们就不让我去了,但我决计必须多拿些钱走才甘心。这家公司的分号遍及全城,在市内的旅店大堂中有,在郊区也有。我去了一家旅店大堂分号,问了分号经理几个题目,开端在这家做。但当我开端用我特有的气势买卖一支活泼股时,分号经理收到了总部连续串的电话,问到底是谁在操纵那支股票。分号经理遵循叮咛问我是谁,我奉告他我是从英国剑桥来的爱德华・罗宾森。他欢畅地给大老板回话说没事儿。但电话那头的人想晓得我长得甚么模样。分号经理问我的时候,我奉告他说:“请传达我是个矮瘦子,黑头发,大胡子。”但他没听我的,而是原本来本地描述了我的模样。他端着听筒,脸开端涨红,一挂断电话就叫我从速滚蛋。
15岁时我赚到了第一笔一千美圆,几个月就赚了这么多。当我把一沓现金(外加上前已经带回家的)摞在母亲面前的时候,她的眼神中充满了畏敬。她说想让我把钱存到银行去,免得我禁不住引诱;她说她从没传闻过哪个15岁的孩子能白手赚到这么多钱;她乃至不信赖那是真钱;她常为此担忧、忧愁。但对我来讲,只要能一向玩,证明本身的瞻望是对的,别的也就无所谓了。用脑筋做精确的瞻望,我就喜好做这个。如果买了10股,成果证明我是对的,那么买100股我就10倍精确。对我来讲,这就是本金多寡的意义,本金一多我就更对了。买100股比买10股需求更多的勇气吗?不,没甚么辨别。有10块就买10块的,有200万而买100万存100万,前者会需求更多的勇气。
我对他说:“等一下。”然后取出了我的小本。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买卖,以后我开端一小我在投机商行里做,我会在午餐时去买或卖。我感觉买还是卖并不首要,我只是在和一个体系玩游戏。我并不喜爱特定的股票,也没甚么特别的实际支撑,我只会初等算术。实际上,我的这类体例是在投机商行做买卖的最好状况,投机客独一要做的就是按照代价的颠簸下注。
当然,我时赚时赔,但团体来讲稳中有赚。天下一家强加给我的刻薄前提足以压垮任何人,但他们仍不对劲,他们还给我设套,但他们套不住我,我总能逃掉,就像出自本能一样。
从汤姆的柜台到收银台的“笼子”只要两米远,我还没走近出纳员去拿钱,报价器中间的大卫・威曼就冲动地喊出了代价:“天啊!美国制糖,108!”但已经太晚了,以是我远远地朝汤姆大笑:“晚了一步,是吧,老弟?”
我问:“玩一把?玩多大?”在我看来,能玩这个游戏的只要那些客户,有大把大把钞票的冒险家。为甚么我会这么感觉?要玩这个游戏,需求几百乃至几千美圆7,那意味着你得有本身的私家马车,马车夫都能戴丝绸帽子。
我一一摸索了其他分号,但他们都认出了我,不接管我的本金,就连出来看看报价板,停业员们都会对我冷言冷语。最后,我只能在诸家分号间游走,隔很长时候才去同一个处所,试图让他们答应我做,但没甚么成果。最后只剩下一家可去了,那是“天下一家”投机行最大、最有钱的分号。
以是我开端对报价器产生了兴趣,在我脑筋里,那些颠簸重新到尾都表示着它将上扬或下跌。当然,颠簸老是有启事的,但报价器不会奉告你为甚么,它不解释启事。我14岁时就没问为甚么,现在我40岁,我也不问。明天涨跌的启事,或许两三天、几周乃至几个月以后才晓得。但晓得了又有甚么用,不晓得又有甚么干系呢?你和报价器的干系,就在当时当下,而不是明天。启事能够今后再说,而现在,你要么立即行动,要么丢掉机遇。6我一次次亲目睹证了这条真谛。你应当记得前两天,市场上统统股票都在猛涨,而空管公司的股票却跌了3个点。这是究竟,是成果。厥后礼拜一董事会说不分红了,这就是启事。董事会早就晓得公司的决定,以是即便本身没有卖出,起码也不会买进。内部不买进撑盘,代价没有来由不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