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第2页/共3页]
元朝医家朱丹溪《丹溪心法·卷一·温疫五》:“瘟疫众普通病者是,又谓天行时疫。治有三法:宜补,宜散,宜降。”总结了温疫的医治体例。
编辑
三国
现存最早的中医古籍《黄帝内经》也有记录。如《素问·刺法论》指出:“五疫之至,皆向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类似……,正气存内,邪不成干,避其毒气。”《素问·本能病》篇:“厥阴不退位,即大风早举,时雨不降,湿令不化,民病温疫,疵废。风生,民病皆肢节痛、头子痛,伏热内烦,咽喉干引饮。”指出温疫具有感染性、风行性、临床表示类似、病发与气候有关等特性,并以为只要“正气存内”,就能“避其毒气”。
曹植《说疫气》记录“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疠气风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或觉得:疫者,鬼神所作。夫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荆室蓬户之人耳!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如果者鲜焉。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而愚民悬符厌之,亦好笑也。”描画了当疫病风行的惨状,并明白指出:“疠气风行”,并非“鬼神所作”,而是“阴阳失位,寒暑错时”而至。
晋朝
症状
据体味,目前全天下共有3500万人传染艾滋病病毒,此中70%的人糊口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该地区迄令为止已有1100万人死于艾滋病。
明朝医家吴又可目睹当时疫病风行的惨状,在前人有关阐述的根本上,对温疫停止深切详确的察看、切磋。其所著的《温疫论》是我国阐述温疫的专著,对温疫停止了详细的阐述。以为“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六合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指出温疫的致病因子是“异气”,又称“疫气”、“疠气”“戾气”等,是对温疫病因的创见。
从以往的环境来看,八国个人所做的承诺常常终究不能兑现。比方,1999年,八国个人曾宣布将为天下上最贫困国度减少1000亿美圆的债务,但迄令为止,还没有哪个国度采纳详细行动。
戾气是通过口鼻侵犯体内的。以为“邪从口鼻而入”,又传染戾气的体例,“有天受,有感染,所感虽殊,其病则一”。
结合国天下卫生构造(who)发言品德里高利-哈特尔表示,“此举标记取人类在与感抱病的斗争中迈出了首要一步。如果不采纳办法,这三种感抱病很有能够完整摧毁人类经济和社会布局。相反,如果天下上最敷裕的国度能共同为此做出进献,事情将会有根赋性的窜改。”
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在《七哀诗》中也记录:“……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故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是当时苦楚景象的实在写照。据史料记录,从汉桓帝刘志,至汉献帝刘协的七十余年中,记录有疫病风行17次。疫情比年,民不聊生,即便是士大夫们也未能幸免。如文学史上闻名的“建安七子”中的徐干、陈琳、应玚、刘桢也一时俱逝。其惨状可见一斑。
以下无注释
吴又可在《温疫论》中,还创制了很多奇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疫丹方。《温疫论》是我国医学文献中阐述急性感抱病的一部划期间著作,至今仍可用来指导临床,具有首要的汗青意义与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