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第1页/共4页]
蔡琰的平生非常悲惨。暮年其父蔡邕因上书抨击朝政开罪而被放逐。遇赦后,因为寺人仍然把持朝政,蔡邕担忧被谗谄,不敢回洛阳。就如许,蔡琰跟着父亲逃亡江湖十二年。蔡琰十六岁时嫁给河东卫仲道,不幸丈夫早死,蔡琰只好回到娘家居住。董卓被诛后,蔡邕因为感喟董卓的运气,为司徒王允所不容而被杀。兴闰年间(公元194—195年)天下大乱。战乱当中,蔡琰为匈奴所掳,身陷南匈奴,为匈奴左贤王妻达十二年之久,并生有两个小孩。
越汉国兮入胡城,亡家*兮不如无生。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羯羶为味兮枉遏我情。鼙鼓喧兮从夜达明,胡风浩浩兮暗塞营。伤今感昔兮三拍成,衔悲畜恨兮何时平。
古曲·胡笳十八拍编辑
全诗共十八段,谱作成套歌曲十八首。据郭沫若说,突厥语称“首”为“拍”,十八拍即十八首之意。又因该诗是她有感于胡笳的哀声而作,以是名为《胡笳十八拍》或《胡笳鸣》。原是琴歌,但魏晋今后逐步演变成为两种分歧的器乐曲,称《大胡笳鸣》、《小胡笳鸣》。前者即为《胡笳十八拍》的嫡传。
东风应律兮暖气多,知是汉家天子兮布阳和。羌胡蹈舞兮共歌颂,两邦交欢兮罢兵戈。忽遇汉使兮称近诏,遣令媛兮赎妾身。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冲弱兮会无因。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难具陈。
我非贪生而恶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当埋骨兮长已矣。日居月诸兮在戎垒,胡人宠我兮有二子。鞠之育之兮不耻辱,愍之念之兮发展边鄙。十有一拍兮因兹起,哀响缠绵兮彻心髓。
雁南征兮欲寄边心,雁北归兮为得汉音。雁飞高兮邈难寻,空断肠兮思愔愔。攒眉向月兮抚雅琴,五拍泠泠兮意弥深。
冰霜凛冽兮身苦寒,饥对肉酪兮不能餐。夜闻陇水兮声哭泣,朝见长城兮路杳漫。追思昔日兮行李难,六拍悲来兮欲罢弹。
蔡琰生逢乱世,暮年家门不幸,再加上本身平生三嫁,其运气甚为盘曲。或许磨难是产生巨大艺术作品的源泉,恰是这些旁人未曾有过的经历,使得蔡琰给先人留下了传世佳构。她的成绩,她的才情,涓滴不弱于建安七子。介于几千年男尊女卑的黑钱,《后汉书》中蔡琰不被伶仃传记,这使得她没法与同期其他汗青人物并列。她的事迹也不入《儒林》、《文苑》等传记,而是被列于《后汉书·列女传》,篇名为“董祀妻”。《后汉书·列女传》中关于蔡琰的笔墨未几,但评价极高,说她“端操有踪,幽闲有容。区明风烈,昭我管彤。”
厥后曹操问蔡琰,“传闻夫人家暮年藏书甚多,战乱中都已丧失,不知还能回想起来多少?”蔡琰答道:“暮年先父留下的文籍有四千余卷,颠末事情,都已丧失,能回想起来的,大抵只要四百多卷了。”蔡琰回家后把能记起来的各卷书亲身写出来,送去与曹操的藏书查对,成果根基没有弊端和遗漏。可见蔡琰才情之高。
《胡笳十八拍》是古乐府琴曲歌辞,一章为一拍,共十八章,故有此名,反应的主题是“文姬归汉”。汉末战乱中,蔡文姬流落到南匈奴达十二年之久,她身为左贤王妻,却非常思念故里,当曹操派人接她回本地时,她又不得不分开两个孩子,回籍的高兴被骨肉拜别之痛所淹没,表情非常冲突。
唐朝琴家黄庭兰以擅弹此曲著称。李颀有《听董大弹胡笳》诗:“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客归。”就是对该曲内容的概括。现存的乐谱最早见于1425年发行的《奇异秘谱》本,称“大、小胡笳”,都是无歌词的器乐曲。可唱的琴歌《胡笳十八拍》,初见于明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孙丕显所刻的《琴适》中,也就是现在最风行的谱本,其歌词即文姬所作的“我生之初尚有为……”。音乐根基上用一字对一音的伎俩,带有初期歌曲的特性。从第一拍到第九拍,以落第十2、十三两拍,都有一个不异的序幕,有受汉朝相和大曲影响的陈迹。全曲为六声羽调,常用降低的徵音(升5)和模进中构成的高音(升1)作为调式外音。情感悲惨冲动,动人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