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古代贩药指南》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41章[第1页/共4页]

后代影响

十七拍兮心鼻酸,关山阻修兮行路难。去时怀土兮心无绪,来时别儿兮思漫漫。塞上黄蒿兮枝枯叶干,疆场白骨兮刀痕箭瘢。风霜凛冽兮春夏寒,人马饥豗兮筋力覃。岂知重得兮入长安,感喟欲绝兮泪阑干。

蔡琰,字文姬,陈留人。蔡琰之父蔡邕,为东汉末年闻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音乐家。蔡邕所著《琴操》一书,曾对《高山流水》、《广陵散》等汉族名曲在后代的广为传播进献甚巨。《后汉书·列女传》称蔡琰“博学而有才辩,又妙于乐律”。在父亲的熏陶下,蔡琰自幼爱好音乐,并有较深的成就。《后汉书》李贤注引刘昭《小童传》中说,“邕夜鼓琴,弦绝。琰曰:第二弦。邕曰:偶得之耳。故断一弦问之,琰曰:第四弦。并不差谬。”

蔡文姬作的《胡笳十八拍》被郭沫若称道为“是一首自屈原《离骚》以来最值得赏识的长篇抒怀诗”。蔡文姬作的《胡笳十八拍》被郭沫若称道为“是一首自屈原《离骚》以来最值得赏识的长篇抒怀诗”。

我生之初尚有为,我生以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降离乱,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兵戈日寻兮门路危,民卒逃亡兮共哀悲。烟尘蔽野兮胡虏盛,志意乖兮节义亏。对殊俗兮非我宜,遭恶辱兮当告谁?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怨兮无人知。

以下非注释。

同期间的丁廙写了篇《蔡伯喈女赋》,此中内容为:伊大宗之令女,禀神惠之天然;在华年之二八,披邓林之矅鲜。明六列之尚致,服女史之说话;参过庭之明训,才朗悟而通云。当三春之嘉月,时将归于所天;曳丹罗之轻裳,戴金翠之华钿。羡荣跟之所茂,哀寒霜之已繁;岂偕老之可期,庶尽欢于余年。

胡笳本自出胡中,缘琴翻出乐律同。十八拍兮曲虽终,响不足兮思无穷。是知丝竹奥妙兮均造化之功,哀乐各随民气兮有变则通。胡与汉兮异域殊风,天与地隔兮子西母东。苦我怨气兮浩于长空,*虽广兮受之应不容!

ps:明后天,接少阁主台端。

十五拍兮节调促,气填胸兮谁识曲?处穹庐兮偶殊俗。愿得返来兮天从欲,再还汉国兮欢心足。心有怀兮愁转深,日月忘我兮曾不照临。子母分离兮意难任,同天隔越兮如商参,存亡不相知兮那边寻!

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制兹八拍兮拟排忧,何知曲成兮心转愁。(中间)

唐朝琴家黄庭兰以擅弹此曲著称。李颀有《听董大弹胡笳》诗:“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客归。”就是对该曲内容的概括。现存的乐谱最早见于1425年发行的《奇异秘谱》本,称“大、小胡笳”,都是无歌词的器乐曲。可唱的琴歌《胡笳十八拍》,初见于明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孙丕显所刻的《琴适》中,也就是现在最风行的谱本,其歌词即文姬所作的“我生之初尚有为……”。音乐根基上用一字对一音的伎俩,带有初期歌曲的特性。从第一拍到第九拍,以落第十2、十三两拍,都有一个不异的序幕,有受汉朝相和大曲影响的陈迹。全曲为六声羽调,常用降低的徵音(升5)和模进中构成的高音(升1)作为调式外音。情感悲惨冲动,动人颇深。

厥后曹操问蔡琰,“传闻夫人家暮年藏书甚多,战乱中都已丧失,不知还能回想起来多少?”蔡琰答道:“暮年先父留下的文籍有四千余卷,颠末事情,都已丧失,能回想起来的,大抵只要四百多卷了。”蔡琰回家后把能记起来的各卷书亲身写出来,送去与曹操的藏书查对,成果根基没有弊端和遗漏。可见蔡琰才情之高。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