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烽烟记忆:军事迷必知的60场经典战役》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2.奇袭松山〈1938〉――中国空军精心策划的空战[第1页/共2页]

最早兴建于日据期间时为军方公用机场,二次大战结束、中心当局领受台湾后改成军民共享,也曾开设“台北-上海”航班。在1949年百姓党当局撤守到台湾后,松山机场也逐步扩建,以对付逐步生长的岛内和岛外航班。松山机场固然历经多次扩建和改良工程,但都因为要地太小而效果不彰,因而台湾在1970年代停止的十大扶植里包含在台北市郊区的桃园县兴建一座新的国际机场,为厥后的中正国际机场。在1979年中正国际机场开放后,松山机场也改成岛内航班公用机场。

更何况松山机场处于群山环绕当中,地形埋没,防卫森严。轰炸机在如许的环境下履行轰炸任务是很轻易产生不测的。但是,苏联的“飞虎队”并没有胆怯,波留宁上尉更是感觉这个风险值得一试。因为,苏联飞翔员对贫乏战役机护航的强行轰炸早就习觉得常,并且“图波列夫”SB 轰炸机的速率上风还是非常较着的。

就如许,第一批炸弹非常精准地落入到了机场中心,爆炸声撼动了全部基地。当时有几架日本的战役机企图挣扎着滑跑腾飞,但是却被四溅的飞机碎片打个正着。接着,油库也产生了爆炸,火柱冲天而起,机场四周到处都覆盖在黑烟与火光当中。

台北松山机场

在以后召开的作战集会上,中队领航员菲德鲁克大胆提出了详细的计划,轰炸机群在4000~4800米高空飞翔如许便能够增大航程,机群从北面超出台湾,再向南降落至3600米空域,埋没临空轰炸,顺势便可折返大陆。

飞机 兵器设备 职员 飞机

日本战机进松山飞虎队员急援助

在1938年2月初,日军为了声援上海四周的军队,调派了多量战机进驻台北的松山机场。在当时,势单力薄的中国空军能够苦苦支撑战局已经非常不轻易了,长间隔飞翔去奔袭松山机场更是无从谈起。在无法之下,蒋介石只好向苏联的“飞虎队”乞助。

奇袭松山军事力量对比及丧失环境

2月22日,苏联“飞虎队”轰炸机中队长波留宁上尉接到了告急任务:“次日对台北松山机场停止轰炸。此次轰炸没有战役机护航,要求挑选最短的航程,返航时在福州加油。”

颠末数小时的飞翔,台湾海岸线模糊可见,机队沿台东山脉南飞。厚厚的云层让波留宁上尉非常担忧。因为要想在如许的能见度下做到精确轰炸,就必须冒险在山区降落高度。

当时对苏联“飞虎队”来讲,轰炸台北可谓是一个令人生畏的目标。因为汉口间隔台北的航程超越1000 千米,而这恰好也是“图波列夫”SB轰炸机的极限飞翔间隔。

保密事情做到位奔袭前后多波澜

成果庆贺的人群挤满了街道。第二天,宋美龄和百姓党空军司令就停止了昌大的庆功宴。宴席的飞腾是是在末端的时候摆上了一个巨大的蛋糕,上面夺目地涂着两行红字:“向工农赤军志愿飞翔员致敬!”

因为对于苏联援华的飞翔员来讲,真正让他们感到名誉的是2月22日恰好是赤军建军20周年的记念日,这一天他们也才方才缔造了一个长途轰炸的天下记载,向天下群众揭示了苏联“飞虎队”的神威与英勇。

当时统统的人都非常警戒地谛视着四周的动静。但荣幸的是,松山机场上空没有任何敌机,更没有防空炮火,空中上也没有非常环境。只见成排的日本战机都非常整齐地摆列在跑道的一侧,而另一侧则是庞大的油库、机房。当时傲慢的日军竟然没有停止任何的战术假装,这让苏联的飞虎队员的确不敢信赖。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