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风烟传》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二十四章 惊魂年礼(三)[第1页/共3页]

好轻易另有不敷十步之距,身后衣袍却被人使力拽住,转头只见阿幺满面惊骇地死死拉拽住她腰间的帛带,竟不知她是如何挤出去的。

风灵每多想一个题目,心便似多蒙上了一层寒霜,凉得她直发慌。不敢再往下想,她旋身吃紧地跑向拂耽延地点的篷障。

此事连她本身想来都觉怪诞无稽,辩论不清,旁人怎会信?

她将那金簪摆布翻来覆去地在手中掂着,那艳红的鹿眼甚是刺眼。细细看来仿佛久经摩挲,并不是新近打制的。

“大娘……”阿幺低声惊呼一声,“快瞧,匣子里头有字条。”

风灵一手抓着金簪,一手又伸入木匣子,拈出一张折成细条的字条来。

她的篷障与拂耽延的篷障劈面相望,中间挤挤挨挨站满了观舞听经变的百姓,约莫二三十步的间隔,却叫她行得非常艰巨,推搡涌挤,使得她并不高挑的身子数次险遭溺毙。幸而身根柢好,使足力量尚不至被人推倒踩踏。

公众常日见官机遇未几,本日能将沙州各位大僚们一次见个齐备,自是要激昂一番,且多少能借着年节的由头甩脱些胆怯,不怕见罪于官家,人群便更添了很多喧腾。

不消半刻,便是人声乐声再混乱,她也能肯定,果然是有人在惊叫大喊着“突厥人来犯”自远处奔来,且不下十数人。

大鼓又是一震,吵杂人声顿收,顷刻乐声盈天,台架上的五名音声儿如手拈莲花,足踏祥云,舞起了常日里难见的《鹿王本生》供奉。

“大娘你瞧。”阿幺向她摊了摊手中的小木匣子,“方才我进篷障前,有人孔殷火燎地塞到我手中,只丢下一句‘予你家小娘子’便跑了个没影儿。”

阿幺本就谨小慎微,这五个字直将她唬得魂飞魄散,手中的字纸如同着了火普通烫手,她抖动手指头将纸揉成团,不知所措地拽着风灵的衣袖,“大娘……大娘,这,这如何会同那人有,有连累?”

演甚么是腊月二十三以后才定下的,知悉者除开法常寺的僧众与音声儿们便是本身,连康氏佳耦那儿,她也未曾露过一句口风。世人得知不过是本日晌午的事。

风灵眼瞧了瞧正全神灌输的康氏佳耦,悄悄离席分开篷障,跟着阿幺走到外头。

借着台架上熠熠的灯火,她抖开字纸,纸上仅寥寥数句,她只扫了一眼,便似失了魂,手里的鹿形金簪“当啷”一声落在了地下,慌里镇静地四周张望。

台架上音声儿正舞到九色鹿王于林间闲散悠哉而行,梵音轻和,风灵同台下公众一样,凝神张望。俄然手臂被人悄悄碰了一下,转头见阿幺正捧着个细窄的小木匣子冲她使眼色。

风灵猛回过神来,壮起胆量拾起地下的鹿形金簪,深深地吸入两口干冷的氛围,垂垂沉下心气,梳理这桩突如其来的“贺礼”。

风灵心头翻江倒海,脚下似被捆锁住了,没法再前踏一步。

台架两侧搭起了高大的篷障,一侧是供拂耽延等官人设席坐观的,另一侧近台架的是做东的风灵与康氏佳耦所坐,稍离台架的是索家篷障,渐次搭起的便是敦煌城内几户大族豪商。

风灵悄悄冷哼,也不知是劫了哪家的商队,掠取了苦主的随身之物,这簪子约莫原主甚是保重,虽是旧物,养护得却甚好。

余下空位皆满满铛铛地填塞了人,高处望去只见成片的玄色灰红色的脑袋,装点着各色幞巾钗环。

折冲府前清楚乌压压地站了一地的人,却沉寂一片仿若无人,持重撼人的大鼓闷闷地响了四十九下,折冲府的两扇朱漆大门豁然敞开,拂耽延与韩孟自门内走出,两人俱绷着脸,仿佛对这盛典并不非常感兴趣,倒是他们身后的一众大小官僚,一个个乐呵呵地摆上了与民同乐的架式。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