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凤穿残汉》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汉朝家具[第1页/共5页]

baidu_clb_lt_id = "519311";

《民风通》屏,卿大夫以帷,士以帘,稍有弟以自障蔽也。”《汉书?陈咸传》万年尝病,召咸教诫于床下。语至半夜,咸睡着,头触屏风。”屏风普通用绢绨为之,《仪礼?觐礼》郑注即言汉朝有绨素屏风。屏风上多绘有彩画。如《汉书?叙传》言成帝御座旁有画着商纣醉踞妲己作长夜之乐图的屏风。《东观汉记》也载光武帝御座旁有列女图屏风。马王堆汉墓出土有一木五彩画屏风,长72厘米,高62厘米,是个缩小了的模型,据遣策所记,其原长五尺,高三尺。也有小型屏风,置于床榻之上,汉画中屡有所见。如辽阳汉墓壁画男女仆人的榻后部均有屏风,呈折角形(《辽阳的三座壁画古墓》,《文物参考质料》1955年第5期)。有的屏风上还带有镜子,如东汉末年曹操刺杀董卓时,就因为董卓从床后屏风上的镜子中看到曹操正在拔刀而惊醒,以是曹操未能胜利。

小蔡上京咯,见的都是公卿贵族哟~~~贴点有身份人滴~糊口质料。

平悬于室内用以防尘的是承尘,直立于室内用以挡风的则是屏风。屏风是一件独立的家具,与从属于床的屏扆分歧。《史记?孟尝君传记》中曾提到屏风,申明战国时已有此物,汉朝更加风行(孙机《汉朝物质文明质料图说》,文物出版社1991年版,第218~219、225页)

汉朝的略坐具是枰,它比较矮,枰面为方形,四周不起沿。它和大小与之附近的食案之最首要的辨别在于足的形状:食案之足靠近细圆柱形,而枰足的截面呈矩尺形,足间呈壶门形,比食案更能接受重量。《释名?释床帐》枰,平也;以板作之,其体平允也。”枰上只可坐一人,以是也称独坐。《埤苍》枰,榻也,谓独坐板床也。”《释床帐》也说小者曰独坐,仆人无二,独所坐也。”河北望都一号东汉墓壁画中有独坐板枰的人像(图71)。不过枰除板制的外,也有石制的。河北邢台陈村西汉刘迁墓、定县八角廊西汉刘修墓中均出土过石枰,后者还装有铜足。

从秦汉期间的壁画、画像砖、画像石、漆画、帛画、雕塑和板刻中能够推断,床榻是当时利用最多的家具之一,首要供人坐、卧、寝,慢慢构成了以床榻为中间的起居情势。到了汉朝,床的利用范围更加遍及,平常糊口中的各种活动如宴饮、待客、游戏、读书和就寝,乃至朝会、办公都在床长停止。河北望都汉墓壁画中的“主记史”和“主薄”各坐一榻,两榻形制、尺寸根基靠近,腿间有弧形券口牙板曲线,榻面铺有席垫。别的,在江苏徐州洪楼村和茅村的汉墓画像石上,有一人独坐于榻上,而徐州十里铺东汉墓画像石中,也有一人端坐榻上的描画。河南郸城出土的汉榻为长方形、四腿,长0.875米、宽0.72米、高0.19米,腿足截断面是矩尺形,腿间也有弧形曲线,榻面上刻有隶书汉故博士常山大(太)傅王君坐榻”。床榻鼓起流行,对其停止装潢也悄悄升温。《释名》载帐,张也,张旋于床上”。可见,秦汉床上始施以床帐,冬设幔帐避寒,夏施蚊帐避蝇。

坐席之礼也有必然端方,尊者必有专席。家庭中为长辈设专席,讲堂上为教员设专席,而宫廷中则为帝王及皇后布专席。朝会时,为了优礼功臣耆儒,常常也设专席。《后汉书?王常传》王常为横野大将军,位次与诸将绝席。”又《张禹传》张禹为太傅,尚书,邓太后以殇帝初育,欲令重臣居禁内,乃诏禹与三公绝席。”东汉时,为了进步贵书令、御史中丞、司隶校尉等决策和监察官员的职位,于建武元年(公元25年)起,朝会时皆专席而坐,以是京师号为“三独坐”(林剑鸣等《秦汉社会文明》,西北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234~235页)。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