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凤穿残汉》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汉朝家具[第1页/共5页]

平悬于室内用以防尘的是承尘,直立于室内用以挡风的则是屏风。屏风是一件独立的家具,与从属于床的屏扆分歧。《史记?孟尝君传记》中曾提到屏风,申明战国时已有此物,汉朝更加风行(孙机《汉朝物质文明质料图说》,文物出版社1991年版,第218~219、225页)

秦汉期间,中国封建社会处于一个大同一的期间,文明、经济繁华,特别是丝绸之路的开通,相同了中国与西亚、欧洲和非洲各国的文明和经济交换。当时人们的起居体例仍然是席地而坐,室内的家具陈列根基持续了春秋战国期间的席、床、榻、几、案的组合格式,漆木家具完整代替了青铜器而占有主导职位。

baidu_clb_lt_id = "519311";

比枰大些的坐具为榻。《释床帐》长狭而卑曰榻,言其榻然近地也。”这里说榻狭而卑,是和床对比而言。服虔《浅显文》床三尺五曰榻,板独坐曰枰,八尺曰床。”(《初学记》卷二十五)以今制折合,则榻约长84厘米,床约长192厘米。河南郸城出土的西汉石榻,有“汉故博士常山大博王君坐榻”刻铭,长87.5厘米,与《浅显文》所记长3.5汉尺之数字极其靠近。这类长度的塌当然不能卧,只能坐,如《高士传》说管宁“常坐一木榻,积五十余年,何尝箕股,塌被骗膝处皆穿”(《承平御览》卷七六)。榻也以一人独坐为尊。《世说新语?刚正篇》刘注引《语林》(杜)预征吴还,独榻,不与来宾共也。”《排调篇》刘尊祖少为殷中军所知,称之于庾公。庾公引见,坐之独榻上。”这些史料的期间虽稍迟,但与汉制应无大异。二人共坐者,则称合榻。《三国志?吴志?鲁肃传》合榻对饮。”《诸葛融传》合榻促坐。”汉画像石上呈现过二人坐一榻的图象,应即合榻。至于南北朝时多数人共坐之连榻,汉朝仿佛还未呈现(孙机《汉朝物质文明质料图说》,文物出版社1991年版,第220页)。

汉朝还未在室内设平暗之类天花,为制止梁尘沾衣,多在床顶上悬承尘。《释名?释床帐》承尘,施于上,以承灰尘也。”承尘别名帟。《礼记?檀弓》郑注帟,幕之小者,以是承尘。”《周礼?幕人》先郑注帟,平帐也。”则承尘原是平张于床上的小幕。东汉时,如成都出土的传经画像砖上所见者,讲学的经师所坐高床上之承尘,已绷在带格子的木框上,具有向平棊过渡的趋势了。是以,这时的承尘是室内相对牢固的设备,常日不常挪动,如《后汉书?雷义传》记雷义回绝受金,但“金主伺义不在,默投金于承尘上。后葺理屋宇,乃得之。”

榻除了仆人自坐歇息外,还用于待客,如《后汉书?徐稚传》陈蕃为太守,不接来宾,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又用于见吏,如徐州十里铺东汉画像石中,一处所长吏端坐榻上,三个小吏模样的人,双手执笏恭敬地膜拜于前(《江苏徐州十里铺汉画像石墓》,《考古》1966年第2期)。宴饮时,榻更加常设,或仆人自坐,或与来宾共坐。辽阳棒台子二号汉墓宴饮图(图72)中,男女仆人即各坐一榻,中间设食案,榻上还施以幧帐,一边喝酒,一边赏识歌舞(《辽阳市棒台子二号壁画墓》,《考古》1960年第1期)。别的,另有一种特小之榻,配以榻登,用于登大床。《释名》榻登施大床之前,小榻之上,以是登床也。”(林剑鸣等《秦汉社会文明》,西北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238~239页)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