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凤穿残汉》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汉朝家具[第1页/共5页]

偶然屋中仅置屏风还不敷以御风寒或挡蚊蝇,以是又置帷帐。帷本指车门帘,时作“车帏裳”。《后汉书?贾琮传》贾琮为冀州刺史。及琮之部,升车言曰:‘刺史当远视广听,纠察美恶,何有反垂帏裳以自掩塞乎?’乃命御者搴之。”后也用于空内,以自障恶。《史记?董仲舒传》:董仲舒“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又《后汉书?刘玄传》更始委政于赵萌,日夜与妇女饮宴**,群臣欲言事,辄醉不能见,时不能已,令侍中坐帷内与语。”以是《释名》帷,围也,以是自障围也。”《释名》帐,张也,张施于床上也。小帐曰斗,形如覆斗也。”可见帷与帐的辨别在于:第一,帷用来豆割堂、室,帐则施于床上;第二,帷多单幅横面施帐,而帐则覆盖四周。但是它们的感化都有障翳眼目这一点,以是,床前“帖帖而垂”的帖,因其横面单悬而《释名》称为床前帷。凡是有顶的帷幕也都被称作帐,即便不施于床上也如此。《史记?汲郑传记》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瞥见黯,避帐中,令人可其奏。”此武帐即非床帐,而是殿上御座的有顶之帐(林剑鸣等《秦汉社会文明》,西北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239~240页)。

是 由】.

榻除了仆人自坐歇息外,还用于待客,如《后汉书?徐稚传》陈蕃为太守,不接来宾,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又用于见吏,如徐州十里铺东汉画像石中,一处所长吏端坐榻上,三个小吏模样的人,双手执笏恭敬地膜拜于前(《江苏徐州十里铺汉画像石墓》,《考古》1966年第2期)。宴饮时,榻更加常设,或仆人自坐,或与来宾共坐。辽阳棒台子二号汉墓宴饮图(图72)中,男女仆人即各坐一榻,中间设食案,榻上还施以幧帐,一边喝酒,一边赏识歌舞(《辽阳市棒台子二号壁画墓》,《考古》1960年第1期)。别的,另有一种特小之榻,配以榻登,用于登大床。《释名》榻登施大床之前,小榻之上,以是登床也。”(林剑鸣等《秦汉社会文明》,西北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238~239页)

div>

汉朝人许慎在《说文》中称床为“安身之几坐也”,明白说是座具。另有一种称为“匡床”,又叫“独坐座”,显而易见是单人的座具。汉朝刘熙《释名·床篇》云人所坐卧曰床装也,以是自装载也。”当时的床包含两个含义,既是座具,又是卧具。西汉前期,又呈现了“榻”这个称呼,是专指座具的。河北望都汉墓壁画、山东嘉祥武梁祠画像石和陕西绥德汉墓石刻中,皆有坐榻的图象。《释名》说长狭而卑者曰榻,言其榻然近地也。小者独坐,仆人无二,独所坐也。”《浅显文》说三尺五曰榻,独坐曰枰,八尺曰床”。《后汉书》中记东郡太宁“夏季坐羊皮,夏季坐一榆木板蔬食出界买盐鼓食之”。床与榻在服从和情势上有所分歧,床略高于榻,宽于榻,可坐可卧;榻则低于床,窄于床,有独坐和两人坐等,秦汉期间仅供坐用,后演变变成可坐可躺。

榻上、床上和室本地上就坐之处普通都铺席。席大多以蒲草或蔺草编成。《急就篇》蒲蒻蔺席。”注蒻,谓蒲之荏弱者也。蔺草名也,亦莞之类也。蒲蒻可觉得荐,蔺草可觉得席。”荐,即长卧席。《汉书?文帝纪》载,文帝“以菀蒲为席”,以示其俭。又《东观汉记》载郭丹师事公孙昌,恭敬,常持蒲编席。”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怒斥中载菀席二,其一青缘,一锦缘。”实际上则出土菀席四件,无缺的有二件,一件长219厘米,宽81厘米,另一件长222厘米,宽82厘米,席边均用黄绢包缝,边宽20厘米摆布。据《盐铁论?散不敷》,先秦时庶人用“单蔺籧篨”。所谓“籧篨”,指粗竹席,汉时一样风行。竹席或成为床笫,其邃密的称为簟。《东观汉记》殇帝诏有荏弱平簟。”又《西京杂记》会稽献竹簟供御,世号为流黄簟。”宁夏银川平吉堡汉墓中出土的竹席,为官方款式。其色灰,席纹作人字形,用薄蔑片体例而成(《银川四周的汉墓和唐墓》,《文物》1978年第8期)。除上述草席和竹席外,另有一种缀以兽皮的精席。《释名》貂席,连貂皮觉得席也。”又《西京杂记》昭阳殿设缘熊席,毛皆长一尺余,眠而拥毛自蔽,望之者不能见也,坐则没膝此中,杂薰诸香,一坐此席,余香百日不歇也。”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