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二节 耶路撒冷的归属[第3页/共3页]
每年从耶稣受难日的礼拜五直到重生节后,来自天下各地的基督徒都要抬着庞大的十字架,循着耶稣“受难之路”,一向走到圣墓大教堂,感受耶稣为人类所接受的磨难。
对于全天下的基督徒来讲,耶路撒冷的多洛罗萨路意义不凡,因为这里就是耶稣的“受难之路”。据《新约圣经》记录,耶稣30岁时开端在巴勒斯坦一带广收门徒,传播新教义。他的这一活动遭到罗马帝国统治者及犹太教上层的反对和打击。颠末奇妙周旋,耶稣在公元30年带领门徒进入耶路撒冷。但因为门徒犹大出售,耶稣在耶路撒冷郊野的客西马尼园被捕。传闻,耶稣被罗马总督彼拉多判正法刑后,就是沿着多洛罗萨路一步步艰巨地走向耶路撒冷西北部的法场。他忍耐着罗马兵士的鞭挞和无知公众的嘲笑,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行动盘跚,颠仆了,爬起来,又颠仆,再爬起来……从受审地到罗马总督彼拉多命令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哥尔哥达”高地,耶稣走过的路也便是以被称为“受难之路”。
山上是拜真教圣地,山脚是犹太人的“哭墙”,蜿蜒其间的是耶稣受难之路。固然耶路撒冷旧城面积独一1平方千米,倒是人类三大宗教的共同摇篮。自从3000年前大卫王在此定都,耶路撒冷便成为犹太民族的汗青和精力中间,是“上帝赐赉的故里”;对基督徒而言,耶路撒冷是耶稣暮年肄业、中年布道和暮年罹难及重生的处所,是无可替代的圣地;而穆斯林则以为,这里是先知穆罕默德聆听真主安拉祝贺和启迪的圣城,有天下上最斑斓的清真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