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诛敌于国门之外,灭寇与林野之间[第2页/共6页]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早服谓之重积善﹔重积善则无不克﹔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澹兮其若海﹔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
夫唯道,善贷且成。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俨兮其若容﹔
此二者,或利或害。
善闭无关楗而不成开,
是谓配天古之极。
故贤人云:
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吾以是有大患者,为吾有身,
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一曰慈,二曰俭,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虚而不平,动而愈出。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是谓不争之德,
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是以贤人自知不自见﹔
谷得一以生﹔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常使民无知无欲。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为有为,事无事,味有趣。
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
为学日趋,为道日损。
孰能不足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大邦不过欲兼畜人,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天然」。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故满足之足,常足矣。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是谓用人之力,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用其光,复归其明,
不知知,病也。
夫唯不争,故无尤。
六亲反面,有孝慈﹔
死之徒,十有三﹔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虚其心,实其腹,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六合以是能长且久者,
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善为士者,不武﹔
天长地久。
是以君子整天行不离辎重。
慎终如始,则无败露。
旷兮其若谷﹔
神得一以灵﹔
往而不害,安平泰。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
希言天然。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明白若辱﹔风雅无隅﹔
道生一,平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
听之不闻,名曰希﹔
是谓微明。
是以贤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常有司杀者杀。
始制驰名,名亦既有,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
祸莫大于不满足﹔咎莫大于欲得。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乐与饵,过客止。
知名之朴,夫亦将不欲。
不笑不敷觉得道。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视之不敷见,听之不敷闻,用之不敷既。
人之生也荏弱,其死也固执。
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是以贤人有为,故无败﹔
惚兮恍兮,此中有象﹔
善战者,不怒﹔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下士闻道,大笑之。
是以贤人抱一为天下式。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觉得和。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