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电梯惊魂》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1章 袁世凯百科[第2页/共4页]

1873年夏,袁保庆病死于南京任上,袁世凯扶柩回籍安葬,厥后居住于陈州府淮阳县。1874年初,从叔袁保恒(袁甲三之子)见袁世凯游手好闲,命其赴北京家学“读书长进”。6]从同治十三年到光绪三年,他正端庄经在北京读了4年书,长进很大。他本身说过,那几年,为了要博一个功名,他读书累到吐血,都没考取一个举人,这是他平生最大的遗憾。7]袁保恒、袁保龄兄弟对其管束甚严,袁世凯亦颇知自励,且有严师督导,数年间大有长进。是年底,袁保龄致函保恒说:世凯可堪培养,虽“文章尚不入门”,但已“竟是上中美材”了。8]1876年秋,袁保恒兄弟命袁世凯返回河南插手科举测验,但没有胜利。落榜后,袁世凯于同年10月与沈丘于姓女子结婚,时年17岁。翌年初春,又回到北京。时华北大旱成灾,袁保恒受命到开封帮办赈务,带袁世凯同业,袁世凯在赈灾期间表示出相称强的办事才气,事情热情,很有优良的表示。1878年,袁保恒传染瘟疫归天,袁世凯返回项城,移住陈州。此时,正在陈州授馆的徐世昌与袁世凯交友,拜为金兰,厥后成为袁世凯毕生首要的谋士。1879年,袁世凯以袁保恒的捐赈款而获得“中书科中书”的官衔。9]同年秋,袁世凯再度插手乡试,仍未考中,他一怒之下把诗文付之一炬,忿然说道:“大丈夫当效命疆场,安内攘外,乌能肮脏久困笔砚间,自误工夫耶?”

袁世凯出身河南项城的一个大师族,他的叔祖袁甲三官至漕运总督,参与弹压承平军和捻军,是这个家属的顶梁柱;他的生父是袁保中,为项城县的地主豪绅,捐了个同知官位。袁世凯系袁保中第四子,生母是袁保中之妾刘氏,他于1859年9月16日(清文宗咸丰九年八月二旬日)出世于大清河南省陈州府项城县北之袁张营。袁世凯出世的那天,袁甲三刚好寄书到。

1884年金玉均等“野蛮党”人士策动甲申政变,试图颠覆“事大党”把持的政权,驻朝日军亦趁机行动欲挟制王室;国王李熙派人奔赴清营乞助,袁世凯批示清军击退日军,维系清廷在朝鲜的宗主权及其他特权。袁世凯安定了朝鲜甲申政变有严峻意义,打退了日本的渗入权势,粉碎了日本趁中法战役之际谋取朝鲜的诡计,推迟了中日战役发作的时候。袁世凯因这一事件遭到清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的正视,同时也使日本人对袁世凯“憾之砭骨,百计排陷之”[15。他的同僚吴兆有等亦非常妒忌,进犯袁世凯“妄开边衅”、“擅挪军款”。袁世凯遂于1885年初返国,赋闲在家,以避进犯。但是李鸿章决定重用袁世凯,命袁世凯于1885年10月护送大院君回朝鲜,同年11月又封年仅26岁的袁世凯为“驻扎朝鲜总理谈判互市事件大臣”,位同三品道员,摆布朝鲜政局,仿佛朝鲜的太上皇。袁世凯在朝鲜期间的任务是在“各国互市”、“盟国环伺”的环境下,使朝鲜“明尊亲之义,定摇惑之志,内修政治,外联邦交”[16。换言之即强化清朝和朝鲜的宗藩干系,制止朝鲜独立自主的偏向和日俄等国的窥测。由此袁世凯不成制止地在干与朝鲜内政,乃至不止一次策划废黜朝鲜国王李熙。17]袁世凯干与朝鲜内政的做法引发了朝鲜国王和一些大臣的不满,清廷中也不竭有人弹劾他。比如1888年1月朝鲜国王李熙致函要求清廷撤袁世凯,随后朝鲜驻华官员金明圭奉李熙之命,要求李鸿章换人。清廷内的张謇、张佩纶等也曾进犯袁世凯“侈然高傲,虚骄尚气,久留朝鲜,于大局无益”。18]李鸿章力排众议,不但让袁世凯持续留朝任职,并于1890年2月给袁世凯写了“血性虔诚,才识英敏,力持大局,独为其难”的考语。19]袁世凯在朝鲜的十二年固然因为其年青气盛而采纳一些过激、卤莽的手腕,但有效地停止了日本和沙俄对朝鲜的渗入。直到甲午年日本挑起战役前还曾经多次派人暗害袁世凯,只不过没有胜利。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