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袁世凯百科[第1页/共4页]
袁世凯派人到鲁、苏、皖、豫等地招募2250名步兵,300名马队,再加上4750名定武军,称“新建陆军”,作为他小站练兵的兵源。袁世凯在小站练兵以德军为底本,制定了一整套近代陆军的招募轨制、构造体例轨制、军官任用和培养轨制、练习和教诲轨制、粮饷轨制等内容的建军计划。在军事设备上,袁世凯重视兵器设备的近代化和标准化,大胆采取西方的先进技术。夸大实施新法练习的严格性。这股军队厥后生长成为北洋六镇(北洋新军。为清末陆军主力,民国初年的北洋军阀亦多源自清末新军。袁世凯聘德军官十余人担负教习,又从天津武备书院中遴选百余名门生任各级军官,并援引和培植一批私家亲信,以加强对全军的节制。这些人今后多数成为清末民初的军政要人。如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曹锟、张勋等。北洋新军亦逐步成为袁世凯小我的政治本钱,使其成为北洋军阀的鼻祖,正如美国粹者鲍威尔所说:“袁氏的军法虽严,他仍然为兵士所恋慕,这并非不测,因为他亲身看管他们,并且定时发饷。再者,他向他们灌输了虔诚的看法,不过首要只是向袁世凯而不是向天子尽忠。”
1894年,朝鲜发作东学党叛逆,袁世凯表示朝鲜当局向清当局讨援。随后日军敏捷出动朝鲜,诡计挑起战役。甲午战役发作前夕的7月19日,袁世凯扮装成布衣逃脱,7月22日到达天津。袁世凯返国后,又于8月6日奉旨前去辽东火线,帮手周馥转运粮械、汇集溃卒等后勤事件,至次年5月告假回籍探亲。在火线的这10个月间,通过目睹甲午战役清军兵败如山倒的惨状,袁世凯萌发了用西法练兵的假想,他说:“窃查此次军兴,常常易为敌乘,迭见挫败者,虽由调剂之无方,实亦军制之未善,若不权时度势,打扫更张,参用西法,当真练习,则前车之鉴,殊足寒心。”[20]因袁世凯在朝鲜期间表示凸起,有“知兵”之名,再加上他大力主张练兵,由此开端了小站练兵的新阶段。
光绪帝及朝廷大臣的支撑,1895年12月8日(光绪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二日。奕訢、荣禄等王大臣联名奏请派袁世凯督练新建陆军,同日光绪帝予以批准,袁世凯正式入主天津小站,开端用西法编练中国首支新式陆军。从入京觐见到小站练兵这段期间,袁世凯主动其维新变法驰驱,他插手了康有为、梁启超等建议的强学会,与康梁等维新派过从甚密,这也使维新派将他引觉得同路人,为厥后的戊戌告发事件埋。
袁世凯出身河南项城的一个大师族,他的叔祖袁甲三官至漕运总督,参与弹压承平军和捻军,是这个家属的顶梁柱;他的生父是袁保中,为项城县的地主豪绅,捐了个同知官位。袁世凯系袁保中第四子,生母是袁保中之妾刘氏,他于1859年9月16日(清文宗咸丰九年八月二旬日)出世于大清河南省陈州府项城县北之袁张营。袁世凯出世的那天,袁甲三刚好寄书到。
袁世凯在甲午战役火线卖力后勤期间,便主张由他募兵并编练新式军队,但未被采取,袁世凯非常不满,曾抱怨说:“内赞人而不消我募兵,徒何益也?”[21]在甲午战役结束后,举国高低掀起了维新变法、救亡图存的海潮,袁世凯亦是此中一员。1895年6月尾,刘坤1、李鸿章、王文韶三名封疆大吏联名上奏折保荐袁世凯,因而光绪帝下旨命已回籍的袁世凯入京觐见。袁世凯被光绪天子召见今后,又在8月尾以一封万言条陈呈送天子,提出了一个完整的鼎新纲领,其内容为储才九条、理财九条、练兵十二条、谈判四条,充分表现出袁世凯的鼎新思惟。此中袁世凯特别正视练兵,他“深知抓到督练新建陆军之事,出息不成限量”[22。不但在给光绪帝的万言书中提出了12条西法练兵的主张,还草拟了编练新建陆军章程,“大旨则步军操法以师法德国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