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带着名将混三国》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七十二章 我给大师换碗蜜浆来......[第1页/共3页]

“不过,半年以后,董卓便会西迁京都,占有关中之地。董卓即使无谋,自招祸乱,然凉州铁骑锋锐不成挡。唯有董卓身后,才可缓缓图之。如此算来,当今天下,只要并州之地可为龙兴之地。”

在汉朝十三州中,并州算是北方苦寒之地,可对于更北方的民族来讲,并州那边的百姓仍旧是绵软的汉民。特别汉末三国期间,中原混战不休,外族趁机崛起的比比皆是。何咸能到想到的,便有匈奴、鲜卑、乌丸这三大民族。

何咸蘸着水碗中的热水,在案几大将大汉十三州一一圈点画下。待语音停顿以后,水迹缓缓恍惚,只剩下两处他尚未说到之地:“放眼天下,最合适穿越人士立业之地,便是关中与并州。”

姚广孝眼中炯炯的神光转动了一轮,不置可否,反而诘问道:“汉室十三州,公子为何恰好挑选并州?”

“淮泗之间,袁氏根底地点也,袁公路为袁氏嫡子,号令名流豪杰襄助,短期内便可成一时之雄,亦难以图之。”

说完上风,沉醉此中的姚广孝才展开了眼,有些玩味地看着何咸,持续提及优势来:“然相较于中原之地,并州并未沃野千里之地,田亩未几,不知公子如何应对?”

“以并州之遥,公子如何到达?即使到达,又如何抵抗蛮夷?”姚广孝手一摊,仿佛就是在用心气何咸。

“善。”姚广孝又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随后又道:“并州乃边塞之地,外族凶悍,来去如风,公子如何御之?”

何咸皱眉想了想,才勉强想到了一个处理之道:“并州我记得有一处是河北平原吧?那边耕作面积应当很多。更何况,并州民尚耕战,非用太多田亩,若停止豪强,编户齐民,其耕作面积应当还是能够保障的。”

道衍微微一笑,开口道:“公子刚才说过关中一地,贫僧便感觉不错。关中左有崤函之固,右连陇渭之富,沃野千里,江山四塞。向南可图巴蜀之饶,向西可通凉州,此乃千里天府之国也。西秦和高祖皆是以此为基,东向篡夺天下,公子若以此为基业,则大有可为。”

由此,何咸下认识地向道衍和尚问道:“如大师所言,那那边才是龙兴之地?”

“这?”何咸一时语塞,好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若解除统统不成能身分,非要找一处龙兴之地,那我便挑选并州!”何咸此次语气不再踌躇,反而果断如铁,一语定乾坤。

“冀州实乃上上之地,然州牧韩文节捷足先登,袁本初又奔于渤海,兼申明著于天下,非是久居人下之辈,故而冀州不久当属袁本初。数年以内,河北为公孙瓒与袁本初争雄之地,短时候内不成妄图觊觎。”

“大河以南,兖、豫、青、徐,黄巾回旋,诸侯各处,争斗难休。局势瞬息万变,如暴雨整天,非是明智之人立业之地。”

“后始皇一统天下,设天下为三十六个郡,并州属蒙恬所辖,以御匈奴。至汉朝,武帝置十三个州,并州下又上党、太原、云中、上郡、雁门、代郡、定襄、五原、西河、朔方十郡。最后东汉期间,则少了代郡,剩下九郡。”

“你!”何咸怒到顶点,俄然抓起了水碗,看模样想在道衍和尚那光光的头上给他开个瓢儿。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没有一块稳定的按照地,便如同落叶浮萍,四周流落,难以成事。

“西南益州之地,自整天府之国。但是阔别中原,门路艰巨,又有刘焉占有成势,一时难以图之,亦非上佳之地。”

“江东之地,有大江为屏,易守难攻,可谓立业之地。但是豪民各处,山越纵横,阵势繁复,马队难行,要定其地,非十年不成。且有荆州制其地,守则易,出则难,要跨江入淮,横扫中原,遥遥难期。若要谋长远,图天下,此非上佳之地。”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