堡子酒1915年巴拿马博览会获奖寻踪[第1页/共2页]
但是翻开堡子酒的汗青却发明,榆次堡子酒系汗青名酒。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慈禧太后出逃西安,路经榆次时曾饮此酒,故称为御酒。据中华民国十八年编写的《榆次县志》卷六.生存考.特产第十六条记录:“烧酒性香烈,行销远近,以产高家堡、乔家堡者为最,人称堡子酒。中华民国四年(1915年),美国巴拿马赛会获得一等奖凭”。束缚前,堡子酒远销东北、HB内蒙等地。在BJ前门大街曾设有“堡子酒馆”,传闻牌匾还是当年慈禧太后亲笔题写的。本来堡子酒和汾酒一样也曾是国度级名酒,也曾在巴拿马国际赛会上获奖,曾经具有能够与汾酒比肩的名誉。
厥后笔者在检察茅台酒的获奖颠末时才找到了此中的启事。当年茅台酒插手巴拿马博览会时,还没有“茅台造酒公司”或“GZ茅台酒厂”这些称呼。供应茅台酒产品的是“茅台村荣和烧房”和“茅台村成义烧房”,卖力参会事件的北洋当局农林部官员发明两家烧房同处一地,而“烧房”一词又分歧适国际常例,本国人不易了解。农林部官员干脆把两家的酒合在一起,冠上了一个“GZ公署酒”的称呼。
1918年2月6日,SX督军兼省长阎锡山就汾酒在巴拿马博览会上获奖一事发了一道训令。在训令第三条中说:“凡制造汾酒之户,应将此次奖牌定为商标”。据记录1915年杏花村的汾酒作坊已经归并为“义泉泳”一家,但这道1918年公布的训令中却并没有指定义泉泳“应将此次奖牌定为商标”,而是说“凡汾酒制造之户”。申明当年参会的除了义泉泳以外,另有其他酒坊。但因为国度级的官方记录过分简朴,各地参会的商户称呼并没有全数保存下来。值得光荣的是在一些处所县志中还能找本地商户的参会记录,为我们体味当年中国参予巴拿马博览会的详细环境供应了根据。民国《榆次县志》的记录,就为我们见证了堡子酒曾经具有过的光辉和名誉。
但是笔者查阅当年中国巴拿马赛会筹办局长兼监督陈淇主持编撰的《我国参与巴拿马承平洋万国博览会纪实》一书中的“中国酒类获奖名单”,却如何也找不到“堡子酒”的名字。据民国《榆次县志》记录堡子酒获得的是一等奖,也就是书中所记录的甲等大奖章。但获得甲等大奖章的名单为:直隶(官署)高梁酒、HN官署)高梁酒、SX官署)高梁汾酒、GD官署)果酒、SD张裕酿酒公司。如何堡子酒参会的环境,当年大会的构造者会没有记录呢?
笔者以为形成如许的启事有两个,其一是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积贫积弱已久,正想向天下揭示本身丰富而广博的一面。而1915年民国方才进入第四个年初,代表中国的北洋当局正急于追求国际的承认。以是国人把插手巴拿马赛会当作中国走向天下舞台的一件大事,极想在此次赛会上大显技艺。北洋当局构造了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产品参会,展品数量总计达十万多种。但因为北洋当局要揭示的是国度形象,并不重视庇护企业权益。所选的产品只体贴品格的好坏,对于哪家出产却不看重。其二是当时的工商户还没有品牌认识。《纪实》一书中把北方各省出产的酒统称为“高梁酒”,SX的仅多了一个“汾”字。民国《榆次县志》中把高家堡和乔家堡出产的酒称为“烧酒”,只是在最后申明“人称堡子酒”。可见“高梁酒”或“烧酒”才是当时北方白酒的正规称呼,能够将其辨别开来的就是酒的产地或产酒的酒坊。当各省选送的酒都称“高梁酒”时,北洋当局官员只好先按产地把它们辨别隔来。而一省当中又有多个酒坊选送“高梁酒”,但“酒坊”一词是分歧适国际常例的,让本国人很难了解。因而北洋当局官员把同一省出产的“高梁酒”合在一起,以某省(官署)高梁酒的名义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