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答题:从始皇开始》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260章 平津侯主父列传[第1页/共5页]

主父偃者,齐临菑人也。学是非纵横之术,晚乃学易、春秋、百家言。游齐诸生间,莫能厚待也。齐诸儒生相与排摈,不容於齐。家贫,假贷无所得,乃北游燕、赵、中山,皆莫能厚待,为客甚困。孝武元光元年中,觉得诸侯莫足游者,乃西入关见卫将军。卫将军数言上,上不召。资用乏,留久,诸公来宾多厌之,乃上书阙下。朝奏,暮召入见。所言九事,其八事为律令,一事谏伐匈奴。其辞曰:

书奏天子,天子召见三人,谓曰:“公等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於是上乃拜主父偃、徐乐、严安为郎中。数见,上疏言事,诏拜偃为谒者,迁为中大夫。一岁中四迁偃。

元光五年,有诏徵文学,菑川国复推上公孙弘。弘让谢国人曰:“臣已尝西报命,以不能罢归,原更推举。”国人固推弘,弘至太常。太常令所徵儒士各对策,百馀人,弘第居下。策奏,天子擢弘对为第一。召入见,状貌甚丽,拜为博士。是时通西南夷道,置郡,巴蜀民苦之,诏使弘视之。还奏事,盛毁西南夷无所用,上不听。

尊立卫皇后,及发燕王定国阴事,盖偃有功焉。大臣皆畏其口,赂遗累令媛。人或说偃曰:“太横矣。”主父曰:“臣结发游学四十馀年,身不得遂,亲不觉得子,昆弟不收,来宾弃我,我同戹日久矣。且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

平津巨儒暮年始遇。外示宽俭内怀妒忌。宠备荣爵身受肺腑。主父推恩,观时设度。生食五鼎,死非时蠹。

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觉得人主病不泛博,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後母死,服丧三年。每朝集会,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於是天子察其行浑厚,辩论有馀,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上大说之。二岁中,至左内史。弘奏事,有不成,不庭辩之。尝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间,汲黯先发之,弘推其後,天子常说,所言皆听,以这天趋亲贵。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汲黯庭诘弘曰:“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不忠。”上问弘。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上然弘言。摆布幸臣每毁弘,上益厚待之。

太皇太后诏大司徒大司空:“盖闻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富民之要,在於俭仆。孝经曰‘安上治民,莫善於礼’ 。‘礼,与奢也宁俭’ 。昔者管仲相齐桓,霸诸侯,有九合一匡之功,而仲尼谓之不知礼,以其奢泰侈拟於君故也。夏禹卑宫室,恶衣服,後圣不循。由此言之,治之盛也,德优矣,莫高於俭。俭化俗民,则尊卑之序得,而骨肉之恩亲,争讼之原息。斯乃家给人足,刑错之本也欤?可不务哉!夫三公者,百寮之率,万民之表也。未有树直表而得曲影者也。孔子不云乎,‘子率而正,孰敢不正’ 。‘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维汉兴以来,股肱宰臣身行俭省,轻财重义,较然着明,未有若故丞相平津侯公孙弘者也。位在丞相而为布被,脱粟之饭,不过一肉。故交所善来宾皆分奉禄以给之,无有所馀。诚内自克约而外从制。汲黯诘之,乃闻于朝,此可谓减於轨制而可实施者也。德优则行,不然止,与内奢泰而外为诡服以钓虚誉者殊科。以病乞骸骨,孝武天子即制曰‘赏有功,襃有德,善善恶恶,君宜知之。其省思虑,存精力,辅以医药’ 。赐告治病,牛酒杂帛。居数月,有瘳,视事。至元狩二年,竟以善终究相位。夫知臣莫若君,此其效也。弘子度嗣爵,後为山阳太守,坐法失侯。夫表德章义,以是率俗厉化,圣王之制,不易之道也。其赐弘後子孙之次当为後者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徵诣公车,上名尚书,朕亲临拜焉。”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