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史记乐毅列传[第5页/共6页]
燕王恨不消乐间,乐间既在赵,乃遗乐间书曰:“纣之时,箕子不消,犯谏不怠,以冀其听;商容不达,身只辱焉,以冀其变。及民志不入,狱囚自出,然后二子退隐。故纣负桀暴之累,二子不失忠圣之名。何者?其忧患之尽矣。今寡人虽愚,不若纣之暴也;燕民虽乱,不若殷民之甚也。室有语,不相尽,以告邻里。二者,寡人不为君取也。”
燕惠王悔怨使骑劫代乐毅,以故破军亡将失齐;又怨乐毅之降赵,恐赵用乐毅而乘燕之弊以伐燕。燕惠王乃令人让乐毅,且谢之曰:“先王举国而委将军,将军为燕破齐,报先王之雠,天下莫不震惊,寡人岂敢一日而忘将军之功哉!会先王弃群臣,寡人新即位,摆布误寡人。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为将军久透露于外,故召将军且休,计事。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归赵。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故报先王之以是遇将军之意乎?”乐毅报遗燕惠王书曰:
我传闻贤明圣德的君主,建立的功业不会被烧毁,以是能记录在史册上;有先见之明的贤士,名声一旦建立就不会被毁掉,以是能被后代称道。像先王如许报了仇雪了耻,毁灭了强大的万乘之国齐国,收缴了齐国八百年堆集的财产,比及他归天的时候,他的教诲还没有陵夷,在朝办事的大臣们遵守法律,谨慎对待庶子们,恩泽施加到浅显百姓身上,这些都能够用来教诲后代。
在阿谁时候,齐湣王很强大,在南面的重丘打败了楚国的相国唐昧,在西面的观津挫败了三晋(韩、赵、魏),接着又和三晋一起攻打秦国,还帮忙赵国灭掉中山国,攻破宋国,拓展了一千多里的地盘。齐湣王曾和秦昭王争夺尊号,相互称帝,不久又打消帝号。诸侯们都想叛变秦国,转而臣服于齐国。齐湣王高傲骄傲,百姓们不堪忍耐。因而燕昭王向乐毅扣问讨伐齐国的事。乐毅答复说:“齐国,有着霸主之国遗留的基业,地广人多,不轻易伶仃去攻打它。大王如果必然要讨伐它,不如结合赵国以及楚国、魏国。”因而燕昭王派乐毅去和赵惠文王缔盟,别的派人去联络楚国、魏国,还让赵国去劝说秦国,向秦国陈述讨伐齐国的好处。诸侯们都忌恨齐湣王的骄横残暴,都争着参与合纵联盟,和燕国一起讨伐齐国。乐毅返来汇报环境后,燕昭王出动了天下的军队,任命乐毅为大将军,赵惠文王把相国的大印授予乐毅表示信赖。乐毅因而总领赵、楚、韩、魏、燕五国的军队去讨伐齐国,在济水西边打败了齐军。诸侯的军队取胜后就各自返国了,而只要燕国军队在乐毅的带领下持续追击,一向追光临淄。齐湣王在济水西边失利后,逃脱了,逃到莒城扼守。乐毅单独留下来持续攻打齐国其他处所,齐国各城都死守不出。乐毅攻入临淄,把齐国的珍宝财物、祭奠器具等都运到燕国。燕昭王非常欢畅,亲身到济水边上慰劳军队,论功行赏,犒劳将士,并把乐毅封在昌国,号称昌国君。以后燕昭王把从齐国缉获的战利品收归燕国,又派乐毅持续带领军队去安定齐国那些还没被攻陷的城池。
其来岁,乐乘、廉非常赵围燕,燕重礼以和,乃解。后五岁,赵孝成王卒。襄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攻乐乘,乐乘走,廉颇亡入魏。厥后十六年而秦灭赵。
乐毅留徇齐五岁,下齐七十余城,皆为郡县以属燕,唯独莒、即墨未服。会燕昭王死,子立为燕惠王。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于乐毅,及即位,齐之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曰:“齐城不下者两城耳。然以是不早拔者,闻乐毅与燕新王有隙,欲连兵且留齐,南面而王齐。齐之所患,唯恐他将之来。”因而燕惠王固已疑乐毅,得齐反间,乃使骑劫代将,而召乐毅。乐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诛,遂西降赵。赵封乐毅于观津,号曰望诸君。尊宠乐毅以警动于燕、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