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第3页/共4页]
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故利吾国”,何尝不废书而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故异哉!
从邹衍到齐国的稷下先生们,像淳于髡、慎到、环渊、接子、田骈、邹奭这些人,各自着书立说议论治乱的事情,用来求取当世君主的任用,如许的环境多得说不完。
邹奭者,齐诸邹子,亦颇采邹衍之术以纪文。因而齐王嘉之,自如淳于髡以下,皆命曰列大夫,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宠之。览天下诸侯来宾,言齐能致天下贤士也。
慎到,赵人。田骈、接子,齐人。环渊,楚人。皆学黄老品德之术,因发明序其指意。故慎到着十二论,环渊着高低篇,而田骈、接子皆有所论焉。
喜好答题:从始皇开端请大师保藏:答题:从始皇开端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
其次邹衍,后孟子。邹衍睹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若风雅整之于身,施及黎庶矣。乃深观阴阳动静而捣蛋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馀万言。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先序今以上至黄帝,学者所共术,大并世盛衰,因载其禨祥度制,推而远之,至六合未生,窈冥不成考而原也。先列中国名山大川,通谷禽兽,水土所殖,物类所珍,因此推之,及外洋人之所不能睹。称引六合判辨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而符应若兹。觉得儒者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家其一分耳。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外洋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因而有裨海环之,群众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六合之际焉。其术皆此类也。然要其归,必止乎仁义俭仆,君臣高低六亲之施,始也滥耳。王公大人初见其术,惧然顾化,厥后不能行之。是以邹子重于齐。适梁,惠王郊迎,执宾主之礼。适赵,平原君侧行撇席。如燕,昭王拥彗前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宫,身亲往师之。作主运。其游诸侯见尊礼如此,岂与仲尼菜色陈蔡,孟轲困于齐梁同乎哉!故武王以仁义伐纣而王,伯夷饿不食周粟;卫灵公问陈,而孔子不答;梁惠王谋欲攻赵,孟轲称大王去邠。此岂成心阿世俗苟合罢了哉!持方枘而内圆凿,其能入乎?或谓,伊尹负鼎而勉汤以王,百里奚饭牛车下而缪公用霸,作先合,然后引之大道。邹衍其言虽不轨,傥亦有牛鼎之意乎?
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觉得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克服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分歧。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厥后有驺子之属。
荀卿是赵国人,五十岁时才到齐国游学。邹衍的学说迂阔弘大且雄辩;邹奭的文章写得富丽但难以实施;和淳于髡相处久了,经常能听到无益的谈吐。以是齐国人赞美说:“谈天说地数邹衍,砥砺笔墨是邹奭,聪明无穷淳于髡。”田骈等人都在齐襄王时归天了,而荀卿成了最年长资深的教员。齐国还保存着列大夫的空缺职位,荀卿三次担负祭酒。齐国人中有人说荀卿的好话,荀卿就到楚国去了,春申君让他担负兰陵令。春申君身后,荀卿被罢官,因而就在兰陵安家。李斯曾经是他的弟子,厥后做了秦国的丞相。荀卿仇恨当时混乱浑浊的政治,亡国乱君接连不竭,不遵守大道却科学巫祝,信赖休咎前兆,浅薄的儒生拘泥于末节,像庄周等人又风趣怪诞、扰乱民风,因而他推究儒家、墨家、道家学说在实际中的兴衰成败,按挨次着述了数万字后归天了,身后就葬在兰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