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大唐酒徒》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一卷洛阳游 第004章闻香识酒(下)[第1页/共3页]

贞观开元年间的乱世大唐,民风开放,有容乃大,崇道者众、好佛者多,信奉儒家者也比比皆是。大唐天下道观寺院遍及各道州府,而遍及于天下的文人士子又尤以崔、卢、李、郑四大师族为首。佛道儒三家并存共繁华,这在中华汗青上是非常非常少见的。

“老孟,可知酒之源流否?”萧睿夹了一块卤肉大口大口地嚼着。

说话间,萧睿已经跨出了酒坊的门槛,闻言身子一震霍然转过身来,深深地望着少女,脸上一片震惊之色:杨玉环?大唐深宫中独一无二的霓裳仙子,李隆基宠嬖至死的杨贵妃?

“老孟,实在,杜康最善于的不是酿酒,而是闻香识酒。”萧睿大笑着,“酒道者,饮道也,也即品道也。自杜康以降,闻香而识酒之好坏品类,闻香而动,闻香而辨者也,此乃品酒的最高境地!”

在世人不竭的赞叹声中,萧睿结束了闻香识酒的演出。又与孟昶酬酢了两句,两人便相约道别。在酒客和酒坊伴计们匪夷所思的“谛视”中,他分开世人,大步走去。

“然也!”孟昶击掌喝采,衰老的面庞上浮动着冲动的红光,“知酒者、知己者,子长老弟也!”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故解忧,唯有杜康。”孟昶缓缓吟道,“杜康献给黄帝以味道浓香的水,帝以及诸大臣都觉得是粮中元气。唯独仓颉随口道:‘此水味香而醇,饮而得神。’说完便造了一个‘酒’字。故而,杜康实为我酒道之鼻祖。其功德之于先人,实不亚于孔圣和道祖!”

萧睿鼻孔蓦地颤栗两下,一股子浓烈的酒气带着激烈的刺激冲进他的鼻孔中,他一时忍不住打了一个喷嚏,喷了正端盏等候答复的孟昶一身。

“老孟,论起米酒来,还是要数国朝贞观时的糯米酒、稻米酒为上佳,比方梨花春,五云浆。青旗沽酒趁梨花,江南梨花残暴之际,取梨花入发酵之米猜中……变成,暗香扑鼻溢满四里,闻者无不如置身春日梨花之野,故名为梨花春……变成旬日酒,味敌五云浆,香气浓烈如九天之香云。有诗曰,‘水库新修近水旁,泼豊初蜀五云浆,殿前宫御频宣索,追入花间一阵香。”萧睿眉飞色舞,白净而苗条的五指在空中挥动着。

固然也就是十四五岁的年纪,但眉眼间已经有几分红熟妇人的风味,小巧剔透的身子初现饱满的身形。艳而不妖,柔中带媚,活脱脱一个倾国倾城的绝世美人啊!

杨华哦了一声,“是玉环呀。伴计,给玉环取一坛酒来。”

见萧睿面色自傲满满,他干脆也大笑了一声,“好吧,老夫就试一试子长老弟的闻香识酒之功。杨东主,费事去别处买些酒来,每种一坛,都算在老夫的账上。”

听闻孟昶竟然把杜康与孔贤人和道祖相提并论,旁听的酒客中不由有人撇嘴嗤笑,有几个功德者乃至还想上前来跟孟昶实际一番,但对他们的“挑衅”孟昶底子就视若不见,也只得作罢。萧睿也觉有些言过实在了。可见孟昶狂热的神态,他也不便说甚么,只是纵酒哈哈一笑而过。

……

没几步,只见一个青衣少女笑吟吟的站在酒坊门口,短襦长裙,肤光胜雪,双目犹似一泓净水,在萧睿脸上转了几转。这少女面貌娟秀之极,萧睿眼神痴钝了足足稀有秒,然后脑海中顿时闪现出四个字:惊心动魄。

“不美意义,这酒实在是太冲了。酒性干寒,乃燕麦所酿,有酒气而无香气,酒气烈而不浓,刹时消逝,来得快去得也快,某断言,这定然是来自胡地由胡人所酿的三勒浆吧。”萧睿掩住了鼻子。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