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洛阳游 第003章闻香识酒(中)[第1页/共2页]
孟昶的自傲和傲然之色溢于言表,萧睿不由嘴角一晒。缓缓端着酒盏站起家来,淡淡道,“孟先生,这酒色淡绿但有浑浊,且悬浮丝状物,香气散而不凝,申明发酵时候尚短,如果完整发酵所出,酒液光彩会纯绿无杂,香气会凝乳如丝,故而某说火候略有不敷。”
“孟玉壶?”
孟昶神采变幻着,沉吟着,俄然道,“玉壶春之特性在于暗香,入口留香,如若发酵太长,会让这香气过于浓烈世俗,不当,不当!”
品酒乃是职业,萧睿现在浑然忘怀了这是穿越后的大唐了,目光深深投射在盏中微微打着旋涡的酒液中,持续品道,“严格提及来,玉壶春只是中品之酒也。如果某没有猜错的话,孟先生这玉壶春乃是麦酒而非惯用的粟米而成,所用酒曲必是炒制的白曲,而发酵时候当在春夏8日摆布,秋冬12日摆布,比平常酿酒发酵略短。”
……
孟昶便是这洛阳玉壶春酒坊的老板,传闻这玉壶春便是由他所酿。但此人名誉虽大却行事非常奇特,常日里深居简出只是躲在坊中酿酒,从不与外人来往。他所酿之酒,由他的堂侄孟旭运营,不知这番如何到了杨华家的酒坊中当了一个冷静的酒客。
孟昶闻言面色垂垂涨红起来。他霍然一把抓住萧睿的手,深深地凝睇着他,接着又松开手毕恭毕敬地躬身一礼,“某堕入了古法的窠臼,老弟一言让某顿开茅塞,受教了!”
从孟昶的眼神中萧睿读到了一些“同好”的东西,不由对他产生了一些好感。一时髦动,他微微上前一步,伏在孟昶耳边小声道,“孟先生如若将酒方略加窜改,酒质会更趋势上品。将下料之麦分红三等份,先将头一份煮成粥,加干曲后入瓮封泥发酵。十今后,开瓮投入第二份煮好之麦粥……顺次将三份粥顺次充分发酵总计月余,火候大略就足了。”
周遭的酒客稀稀拉拉地讶然呼起,杨华也震惊地回身打量着老者。
“孟昶?!”
如果说之前的“品酒”尚能够说是信口扯谈,但厥后萧睿对于玉壶春的精确判定,再加上阿谁绝妙之极的方剂,以及酒香提纯之说,孟昶已经鉴定面前这个标致的年青人是“同道之人”。须知,那些专业的“术语”不是一个内行看看酒典范籍就能搞懂的。
但孟昶还真是一个怪人,面对杨华的施礼毫无所动,乃至连看都没看他一眼,只是冷冷地盯着萧睿:“小哥,老夫穷十年之功,集数十酒方之精华,才成绩这玉壶春……凡饮者无不称道,像小哥这般嗤之以鼻者老夫还真未曾传闻过。”
孟昶倒背在身后的双手蓦地一颤,眼中神光突显,惊声道,“你到底是甚么人?你如何晓得老夫的独家秘方!”
于萧睿而言,中华数千年酒文明传播下来的酒典范籍无数,此中有浩繁酿酒古方都深深雕刻在他的脑海深处,现在心念一动,载于元末知名氏所著的《灵子酒经》中的一个跟玉壶春酿法近似的一个方剂就冒了出来,张嘴说出,他又微微有些悔怨。
如果不是他自承身份,想必没有人会将这个神采略有些冷酷文士打扮的老者与“孟玉壶”这个大名鼎鼎的名字联络在一起。
“就是,就是。”几个酒客也附应着。
论身份,杨华之父杨玄璬曾做过官,而杨华本身也是官学士子,孟昶不过是一个贩子酒工,按理他不该如此为礼。但孟昶行事奇特,所出玉壶春数量希少,只限量供应给少数几家酒坊和几家商行,而杨家这家酒坊恰是依托专营玉壶春才有了丰富的利润,孟昶就相称于杨家的财神爷,获咎不得。恰见孟昶一幅文人打扮,杨华便顺势呼了一声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