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回:送犀杖两拒隋使臣,入番州三访冼夫人[第3页/共4页]
冼夫人摇了点头,言道:“忠臣保一主,节女嫁一夫。我已奉事二主,不成再奉事三主,我岭南六郡只供奉梁、陈香火,不归顺大隋王朝。”
冼夫人得知隋军请出了萧氏宗亲,非常惊奇,问道:“可说是哪位宗亲?”
“那‘扶南犀杖’也不管用么?”
杨广听了,这才有些贯穿,无法又坐到中军宝座,冷静言道:“若不然,本王亲身去游说那冼夫人?”。
一看冯魂态度,已是先礼后兵,何蛮和麦铁杖互看一眼,只得告别退下。
“那冼夫人,本是梁朝旧臣,厥后归顺陈国,平生只孝忠梁、陈二朝,不在归顺三主。我派将官两次游说,均遭回绝,现在两下互不佩服,眼看将要兵器相见。”
韦洸心中一惊,暗想临来之前杨广叮咛再三,只要不失礼节,递上扶南犀杖,冼夫人就会归顺,没想到竟是直言回绝。韦洸言道:“夫人,下官听闻夫人与陈主有约,若见扶南犀杖,必为天下变故,太夫人自会定夺。不知夫报酬何不能归顺?”
大胆入险怯三分,不识威武妇道人。
杨广传令,番州以北安营扎寨,众将官围坐中军大帐,杨广言道:“固然用兵讨伐,光复地盘最为稳妥,但眼下岭南部族、州郡合心抵挡,难以用兵。”
“进退两难,敌强我弱,此番非爱妃亲身游说不成。”
杨广道:“爱妃如此仁爱,有何不成?”遂传令在岭南修墓,祭奠沿途战死、坠崖的江北将士。
麦铁杖气得直喘粗气,无法言道:“我……我不认字。”
何蛮言道:“自古有道伐无道,陈主沉湎酒色,误国误民;隋主贤明神武,万众归心,常言道‘识时务者为豪杰’,以是归顺隋主局势所趋。”
冯魂道:“启禀祖母,那晋王杨广又派使者来番州游说。”
冼夫人道:“二位将军不必拿着‘扶南犀杖’游说了,老身忠君报国,心志稳定,岭南六郡同仇敌忾,同心同德,岂是一根拐杖就能压服的?”话音未落,站在冼夫人身边的长孙冯魂言道:“各郡及各部酋长,早已秣马厉兵,倘若隋兵过期不退,只能兵戎相见!”
“将军快起。”杨广躬身扶起麦铁杖,首战得胜,篡夺关隘,又收了一员爱将。这才是:
“现在也归顺隋主了?”
冼夫人长叹一声,言道:“我随夫尽忠梁主,世代忠良,为朝廷镇守岭南。何如世道变迁,又归顺了陈主。现在我老了,不想再变臣节了,不能做三姓之奴。”
萧珺跟在樊子盖身后,欠身低头,跟从上殿,殿内光芒略显几分阴暗,只觉一丝冷意上身,但见两侧有二十多名校刀手,摆列大殿两侧,个个度量鬼头刀,威武而立,横眉立目,威风凛冽,让萧珺感到一股莫名的惊骇,涌上心头。真可谓:
“何将军本是陈主旧将,不思报效陈国,竟然归顺隋主。本日有何颜面来游说老身?”
“孙儿自可去打发他们。”
过了横渡关,便是翻越大庾岭的山路,一起崎岖难行。萧珺不得已换了胡服,下撵歩行。世人行动盘跚,俄然萧珺只觉的身侧一倾,只见丫环翠菊滚落山下,萧珺疾声高呼。杨广听到动静,又退回几步,问道:“翠菊如何了?”
萧珺对杨广言道:“臣妾随殿下,南征北战,唯有此处艰苦,不如立碑以祭奠功业。”
隋军南下,直抵番州,使得岭南六郡及各部土族,民气害怕,推举冼夫报酬国主,联兵抗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