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大宋名将录》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五台山举鼎争雄 白塔院挑灯夜话(一)[第2页/共4页]

一上坡兮复一坡,群峰岂敢并嵯峨。

“且慢!”五郎延德将袍角往腰中一掖,唾手上前欲试。

这天是个七月初十,太宗将十万雄师屯在山下,本身带着八大王、柴郡主、潘仁美父子、杨业父子、呼延赞、高怀德兄弟、石彦超、郭进、付家父子和吕蒙正等众大臣一起望山顶上走来。但见那山岳峦奇险,石垒嵯峨,重岩叠嶂,峭壁绝壁,端的是峥嵘和险要。有诗为证:

这个安设在大华严寺的鼎,也是三足两耳的圆鼎,三足长而细弱,两耳大且丰富,满身呈暗绿色,锅肚子上雕刻着邃密而规整的“万”字斑纹和首尾相连环环相扣的“回”字斑纹,让人一见便爱不释手。

八大王、高怀德、高怀亮、郡主、吕蒙正、付家父子、潘氏兄弟、呼延赞、潘仁美、郭进和了凤法师等一圈儿人喝彩不已。

太宗指了指那只大铜鼎:“你来尝尝。”

了风法师不开口地念叨着“阿弥陀佛”,以示感激。

他双手抓住大鼎的两只耳环,奋力摇了摇,竟然纹丝未动。

五台山由一系列的大山和群峰构成,山势宏伟,连缀环绕,周遭达五百多里;此中的五座最高山岳,因峰顶平坦如台,故称五台;东台曰望海峰,西台曰挂月峰,南台曰斑斓峰,北台曰叶斗峰,中台曰翠岩峰。五峰以外称台外,五峰以内称台内,台内以台怀镇为中间,台怀镇北侧的大华严寺就是建于汉明帝永平十一年的五台山第一大寺。

了凤将木碗端给延德,一本端庄地言道:“老衲并非开打趣!”

付金奎回声站出来:“末将在!”

延德将大鼎放下,心不跳,气不喘,面不改色。

“豪杰啊,杨五将军!”太宗欣喜地亲手将玉佩系在延德腰间:“薛刚号称‘通城虎’,你在他之上,朕封你为‘伏虎罗汉’!”

这一回,潘仁美的行动连高怀德也不对劲了:不就是举个鼎吗?犯不着到处和杨家难堪吧?他数十年来未曾与潘仁美顶过牛,抬过杠,这一会儿却好言好语地劝提及来:“元帅呀!我大宋朝豪杰各处,人才辈出,岂能以我王爷的身份来压抑人才,梗阻贤路?”

付金奎一吐舌头:“我?”两只脚天然地就要朝后缩。

围观世人吓得个个后退,直吐舌头。

东平王高怀德微微一笑:“看我的!”他近前几步,把大鼎细心相看了半天,蛮有掌控的抓住两只鼎环用劲一托……可惜,大鼎只举起半人高就沉重地摔了下来,把空中砸了个半尺深的大坑。

了凤提起桌上的一把铜茶壶,在两只红棕色桦木碗里斟满了本山的特产弓足花茶,这茶应当是早已烹制好再存放到现在的,喝起来既不凉也不热――按说眼下已是七月中旬,在其他处所正值流火季候,但五台山又称清冷山,气候和大兴安岭差未几,七八月最热时也和春季一样,以是接待客人喝茶都是烹好后放一放,饮用时以不凉不热为好。

“光义此行,特为完却皇兄赵匡胤和老母杜太后先前所许之遗言。我佛如来在上,若能保佑我大宋国社稷安乐,边关安稳,江山永固,生民万福,光义将捐金百万,为我佛重整殿堂,再塑金身。阿弥陀佛!”

折桂手堪扳月窟,吟诗笔可蘸银河。

太宗双膝跪地,上体伸直,两手在胸前合抱,头向前俯,额头触及双手,在地上逗留半晌,行了顿首大礼。

太宗也能推测他的本领和修为,他顺手解下了腰间的一只玉佩,回顾众大臣道:“哪位爱卿能将此鼎举起来,朕把这只玉佩赐给他。”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