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乱世枭雄――清太宗皇太极[第1页/共4页]
在位年纪:18
皇太极平生勤于政事,勇于战阵,诸多军国大事,事必躬亲。他极富开辟精力,既有激烈的民族认识,又主动接收汉族文明,兴利除弊,优礼汉官,并仿照明朝官制,建立了封建农奴制,使满族进入封建社会。可谓“上承太祖建国之绪业,下启清朝一统之雄图”的创业之君。
皇太极在萨尔浒之战中冲锋陷阵,身先士卒闪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调和胆识,更加遭到其父的正视。而后,皇太极在兼并叶赫部以及攻打沈阳、辽阳的多次战役中屡建功劳,越加令诸王佩服。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以攻打明宁远城得胜郁郁成疾,于八月十一日死于沈阳爱鸡堡。皇太极在众王推举下于玄月一日登上“汗”位宝座,改年号曰“天聪”,成为后金国第二代统治者。
登极日期:天命十一年玄月月朔日
灭亡日期及地点:1643年,崇德八年
1)、兵锋东指,两征朝鲜
清太宗,名爱新觉罗·皇太极,(公元1592-1643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母亲是叶赫部酋长杨吉努之女,名孟古姐姐。太祖死,他被推举为汗。在位17年,病死,长年52岁,火化,墓在沈阳昭陵(今沈阳市北陵公园北)。
2)、鼎新八旗贝勒共理国政和四大贝勒按月输值、执掌政务的旧制。
皇太极向明朝用兵,前后获得大凌河之战和松锦之战的胜利,并五次向关内用兵。第一次是天聪三年(1629年),皇太极亲身带领雄师,绕道蒙古地区,攻破大安口,围攻北都城;第二次是天聪八年(1634年),皇太极亲统雄师,践踏宣府、大同一带;第三次是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命多罗郡王阿济格等率军入关,到延庆,入居庸,取昌平,逼京师。接着,阿济格统军下房山,破顺义,陷平谷,占密云,环绕明都,践踏京畿。第四次是崇德三年(1638年),皇太极派多尔衮率军入关,兵锋直抵济南。在长达半年的时候里,多尔衮转战2000余里,霸占济南府城暨3州、55县,获人、畜46万;第五次是崇德七年(1642年),皇太极派阿巴泰率军入关,横扫山东一带,俘获人丁36万、牲口32万余头。皇太极五次大范围入塞,攻打北京,掳掠中州,攻陷济南,皇太极之胆识、之派头、之策画确是无以伦比的。
陵墓称呼:昭陵
4)、大兵南指,五入中原
清崇德七年(1642)十月,皇太极又命阿巴泰等在皇太极生前最后一次入关攻明,兵分两路入长城,共会于蓟州,直抵山东兖州而还,攻破三府十八州六十七县,杀明宗室鲁王,俘获群众三十六万余口、牲口五十万头。次年(1643年)四月,阿巴泰等始率军经通州缓缓班师。清兵南北来回,明朝诸军皆尾随厥后,始终未敢一战。
皇太极向北用兵,兵锋直指黑龙江上游、中游和下流地区。皇太极的战略是:“慑之以兵,怀之以德。”达斡尔头人巴尔达齐居住在精奇里江(今结雅河)多科屯。皇太极将宗室女儿嫁给巴尔达齐,他成了皇太极的额驸(驸马,侄半子)。不久,索伦部的很多首级接踵到沈阳朝贡,表示归顺。崇德年间,皇太极两次出兵索伦,征讨博穆博果尔。两边在黑龙江上游雅克萨(今俄罗斯阿尔巴津)、呼玛尔(今呼玛)等地遭受,颠末苦战,清军得胜,但丧失很大。博穆博果尔率余部北逃。皇太极采取“声南击北”的战略,预先埋伏蒙古马队截其逃路,将率众逃到齐洛台(今俄罗斯赤塔)的博穆博果尔擒获。皇太极征抚并用,以抚为主,终究使贝加尔湖以东、外兴安岭以南、乌苏里江至鄂霍次克海的广漠地区归属于清朝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