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从开疆拓土到割地辱国[第2页/共4页]
康熙帝的担当者雍正帝即位后,采纳一系列的倔强办法,大力清算吏治,清朝政局重新闪现抖擞的气象。雍正时,与俄国订立恰克图条约,规定北部疆界。击溃准噶尔部在西北的权势,并加强了对西藏的统治,为乾隆期间的强大之局奠定了根本。
19世纪沙俄侵入中亚,清朝的藩部下国前后被占,遂即产生了中俄之间的西北鸿沟题目。1864年沙俄乘新疆内部战乱,威胁清廷签订了“塔城条约”。1871年又乘乱侵犯伊犁,至1881年偿还伊犁时,又签订了“改订伊犁条约”。以二约为按照,又连续签订了很多分段详细界约,连续都被割去多少国土。最后于1884年订立“喀什噶尔界约”,中俄西北鸿沟才规定。但此约所定鸿沟南止于乌孜别里山口,自此以南的帕米尔高原并未详细规定,条约只说自下中版图向南,俄国向西南。而后俄国又私行占据了乌孜别里山口以南包含东南边面的大片帕米尔,英国也从阿富汗向北侵犯了部分帕米尔。1895年英俄在伦敦订约私分帕米尔,中国当局始终未予承认。
1840年6月,蓄谋已久的英国当局以鸦片题目作借口,策动了侵华战役。败北的清当局终究屈膝投降,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国开端丧失国土和主权,封建社会开端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世纪前期,沙俄超出乌拉尔山向东扩大。清军入关时,沙俄乘机侵犯了雅克萨和尼布楚等地。清当局一再要求沙俄侵犯者撤出中国国土,沙俄当局反而增兵雅克萨,抓紧武力扩大。康熙帝为保卫边陲,亲身出巡东北,观察防务,决计构造侵占反击战。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号令清军两次打击雅克萨的沙俄军队。俄军伤亡惨痛,被迫同意通过构和处理中俄东段的鸿沟题目。1689年,中俄两边代表在尼布楚停止构和。在中国当局作了让步的环境下,颠末划一协商,中俄双刚正式签订了第一个鸿沟条约――《尼布楚条约》。
清朝是我国边境版图奠定的首要汗青期间。正如毛泽东所言:“中华群众共和国的版图奠定于清。”是以,对清朝多民族同一国度的边境构成题目停止研讨,与当代社会息息相干。
中印鸿沟上的严峻变迁分东西二段。西段喜马拉雅山以北的拉达克地区,原是西藏的一部分,首府在列城。1842年西藏处所当局和克什米尔订约,将拉达克地区让与克什米尔。清当局未予承认。19世纪70年代英国获得克什米尔,拉达克地区即伴同被占。东段原以喜马拉雅山的南麓为界,门隅、洛瑜、察隅三区皆在西藏界内。终清一代因循稳定。至民国初年,1913~1914年英国和西藏处所代表在印度西姆拉集会上搞了一个根基上以喜马拉雅山脊为界的麦克马洪线,未敢公开。1940年英国乘中国抗日战役之际,侵犯了传统鸿沟以北部分地区,当时中国当局曾提出抗议。1951年印度当局乘中国群众束缚军进入西藏时侵犯了统统麦克马洪线以南的地区,包含耐久以来西藏处所当局设官征税、以达旺为首府的门隅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