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大明文魁》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定策之功[第4页/共13页]

林延潮立足再三,还是回屋换衣换上一身常服。

但见礼部尚书于慎行当众宣读天子遗诏。

众臣议定即位大典日期,实在也是昨晚早就筹议好的。

林延潮淡淡道:“还请皇贵妃先将传位圣旨下落告之给臣,不然余事免提。”

二十一年正月,王锡爵还朝,遂为首辅,以三王并立旨下礼部。延潮焚诏拒之。锡爵迫于公议,追寝前命。

“贵妃可还记了,方才大行天子最后吩咐给臣二事,一是太子,二是贵妃。眼下当务之急当用遗诏举册立,可传位圣旨不知所踪。臣深怕有负于大行天子拜托之事,实忧心如焚。”

官员们从三个方向连续赶来,先是一小我,然后几小我,再接下来一群人,统统人官员皆跪在阙下大哭。

王皇后,王恭妃皆被尊为皇太后,太子妃郭氏册立为皇后,本来极其得宠的选侍李氏,因与郑贵妃干系密切。泰昌天子即位以后,也是将她冷淡。

“老臣见过太子!”

林延潮见此不由摇了点头。

辇驾放缓,太子端坐其上,双手按膝目视远方,自有一等君王气度。

郑贵妃道:“也罢,还请林先生答允,本宫百年以后,与先帝同葬于地府之下,这总能答允吧。”

“慢着,”林延潮又道,“如此请,怕是一时请不动,押郑承恩,郑承宪,郑养性三人到此来。”

四人皆回身回顾。

“皇儿。”郑贵妃揉着福王大哭。

不久一个黄布包裹的匣子取出,郑贵妃双手捧着交给林延潮。

延潮在乡兴儒学,建书院,天放学子莫不读其言,诵其文,果应世贞之语。延潮以学功自号,倡导身材力行之实学,宋亡三百年后,永嘉之学再盛于朝野。

林延潮道:“非陛下,是臣也。臣身非负图之托,德乏万夫之望。居揆地至今,实是愧受先帝顾命之任。”

王家屏知林延潮位尊不忘旧友,但他此时已大哥多病。王家屏上疏推让后,次年病逝于山阴故乡。

太子却道:“孤哀思之际,得空思此。”

王恭妃看了暖阁一眼道:“林先生是先帝所托的顾命大臣,就统统听林先生的意义。”

太子见此场景差点失措,待他平静下来,但不知说甚么。

林延潮下了肩舆,但见他着大红蟒衣,腰佩玉带走下台阶。这位列一品,披蟒腰玉,是多少人一辈子的寻求。

“不然呢?”林延潮淡然一笑道,“我现在要解缆了,不然弟子故吏就要闻讯而来堵门,到时候多有费事。多亏陛下故意让你来宣旨,也算全了你我师生之情。”

乾清门大开。

林延潮看了一眼太子,然后道:“臣就将此事代为转奏,至于办不办得成,臣不敢包管,臣只能答允到这里,如果贵妃娘娘不信也体例。”

“老爷,我在于大宗伯那再干几年,然后回籍服侍你。”陈济川对林延潮道。

泰昌天子即位后,宦海上也有所变动。

郑贵妃现在泪痕未干,目光却扫过大臣们。

林延潮又对陈济川道:“府里残剩的财帛就交给会馆打理,别的这府邸即已卖给可远,让他好生打理,将来再由稚绳接办就是。稚绳为官贫寒,钱一时凑不齐也没甚么,先赊着。”

王恭妃踌躇道:“这……我一个妇道人家那里有甚么设法,还请林先生拿主张吧!”

说到这里,林延潮顿了顿看了一眼殿外的悠悠白云,笑道:“事事劳心非臣之愿,但求竹杖草鞋,与闲云野鹤,烟霞水石为伴。臣恳请陛下俯允!”

孙承宗说完饮毕。

顿了顿新君道:“云龙汇合,千古稀见,先生乃朕之子房,伯温也,岂可离之!但本日先生去意已决,朕知强留不住,不如从先生之愿,回籍安息些光阴,二三年后再回朝主政!”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