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大明文魁》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定策之功[第3页/共13页]

新君一听不由正色。

万历四年,举乡试第一。座师王世贞得其文顾摆布,三十年后天下皆从其子,而不知我也。延潮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美。虽幼年,却郁然有文宗之望。

府上仿佛一下子从极热烈到了极清净。

林延潮看着孙承宗发笑道:“吾不是萧何,你也莫当曹参,如果能够,各将姓名书于青史,独列一章,聊资四座之欢!吾向不惧人言,却独惧先人史笔,你说好笑不成笑?”

世人都是拥戴,一群人在那哭哭啼啼。

孙承宗哽咽道:“恩师的话,门生记在心底了,将来必萧规而曹随。”

林器,林双都笑着跳起来。

太子见此场景差点失措,待他平静下来,但不知说甚么。

林延潮闻言立足,半晌后摇了点头。

林延潮道:“敢问恭妃娘娘可有信得过的宫人?”

林延潮看了一眼正与王恭妃捧首抽泣的太子。

林延潮点点头道:“好。”

郑贵妃道:“林先生,莫非要本宫跪下来求你吗?”

顿了顿新君问道:“但是先生当国,天下安之,先生去位,这叫朕今后如何办才好?不知另有何人可替朕判定江山?”

落日落山,现在城门皆是要出城的百姓。

“相爷!”一群人犹自不舍。

林延潮微微一笑道:“了结君王天下事,博得身前身后名。此是臣当年劝张文忠公之言,此言听似好行,却难行也。然张文忠公慨然以天下为己任,虽言不成行,却行之。现在天下皆觉得臣复张文忠公名位,乃效其揽权临下,然臣之意不过让世人明白工于谋国拙于谋身亦可克终。”

新君负手踱步道:“陈伴伴,你去奉先庙将先帝的遗诏取来,然后烧去。”

(全书完)

林延潮听此不由唏嘘,而台阶下很多大臣们亦开端哽咽有声。

郑贵妃听林延潮之言道:“传位圣旨到哪去了,本宫也是不知,派人去找也不是不成。不过有一事……陛下……陛下当年曾允本宫后位,后宫皆有听闻,因陛下病重未能下旨。至于陛下病重之时,或许本宫为太后,将来可与陛下葬在一处,此事太子也有闻声。”

十六年进礼部右侍郎,寻迁左侍郎,称疾回籍。

但见礼部尚书于慎行当众宣读天子遗诏。

盖愆补过允赖先人,皇太子聪明仁孝睿德夙成,宜嗣天子位,尚其修身勤政亲贤纳谏,以永鸿图……

城门管将信将疑,懒洋洋隧道:“林相公要去官?这么大的事,如何没传闻。”

郑贵妃神采一变:“到时……要本宫比及猴年马月……”

郑贵妃走至殿前,但见她的家人都被官员们索拿在旁殿外。

说到这里林延潮从袖子取出一奏疏道:“今臣将辞陛下而去,唯独一事放心不下。此疏内详载矿税如何改商税之法,此事吾与当朝诸公筹议已久,大抵已是安妥,但实施下去必然会有诸多争议,但不成因反对干休。此是先帝所遗陛下之恩德。”

东厂提督孙暹,锦衣卫批示使骆思恭进殿以后对皇太子施礼拜见,而对一旁郑贵妃的则当作氛围。郑贵妃见这一幕不由暗怒,凤目圆睁。

林延潮又起家,来到了园里一角,但见前面跪了一群人。

四人皆回身回顾。

一旁王恭妃拉着太子的袖子泣道:“吾儿即位为天子,死也瞑目了。”

皇太子扑在地上,搀扶起满头是血的王恭妃。母子对视半晌,然后拥在一起捧首痛哭。

城门官上前喝住道:“你们何为么?”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