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大明文魁》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治人治法[第1页/共9页]

孙承宗来至文渊阁时,但见林延潮正端坐阁中以密揭的体例向天子进言。

林延潮返回文渊阁时,但见沈一贯神采阴沉坐在阁中。

而吏部尚书李戴,礼部尚书于慎行,兵部尚书宋应昌,刑部尚书萧财主,工部尚书杨一魁,左都御史温纯,通政使林材,大理寺卿郑继之如此九卿大员也仅仅是站在檐下。

夜深以后,翅膀弟子们各自散去,林延潮从大堂来到书房歇息。

沈一贯则面北而坐,二人南北对峙,间隔了老远。至于主持廷议的户部尚书杨俊民则立在二人之间。

杨俊民等了一阵,也不见人反对,这才点了兵部左侍郎许孚远。

“门生大胆直言,俯请……俯请师相包涵。”

陈之龙道:“恩师,此耗羡归公之事一出,林侯官即入众矢之的,不但百官反对他,百姓也是反对他,此乃自取灭亡之道。”

“沈四明身边那些浙籍官员那边传出来的。”

廷议之日。

“本使觉得与其州县存火耗以养下属,不如下属以火耗以养州县,与其名实相违,移东就西,使百姓将官员胥吏贪取民财而归之皇上,倒不如摊开来讲。可责令督抚将火耗通盘合算,如何抵项,如何补漏,多少养廉,多少公用,一一上奏户部题销。凡是能说得通,行得去,如此既服民气,事亦不误。”

杨俊民这时点了礼部右侍郎朱鼎祚发言。

沈一贯闻言神采一变,朱鼎祚看似反对,实际上却支撑了林延潮。

固然石星荣归故里,但宦海上却是以道林延潮性愎自用,不能容人,不能兼听旁议,另有不满之人加了一句‘真很有张文忠公当年的风采’。

“师相……”

当年海瑞在淳安知县任上曾开了一张票据,内里列举作为一名淳安知县一年仅常例支出,一共是两千七百多两。

二均丈,张居正身后,清丈地步之法几乎拔除,石星任户部尚书时于各省持续推行此法。

嘉靖朝一名清知县,三年支出就有近万两。这些银子很多就是以火耗的体例,然后又被他们用作进京办理京官的炭敬冰敬别敬等等。

孙承宗表情沉重,他从这几日得知,沈四明四下漫衍谈吐,言林延潮欲大刀阔斧行变法之事。

“吾与林侯官非敌,但是他坐这个位子上,吾与他之间就不能不有干系,此乃君子之争。”

孙承宗赶紧道:“门生绝无反对火耗归公之意,只是感觉此举轻易引发百官相攻,师相为官一贯谨慎,为何这一次冒如此风险?”

这时候谁都晓得,林延潮,沈一贯之间顿时就要开打了。

起首统统问答都在发言者与主持人之间互动,未经主持人答应不得发言。因为辩论时,正反一旦对掐,很轻易构成为杠而杠的局面,最后成为骂战,比谁的声音大或争到最后一句,无益于集会过程。

林延潮闻言一愣,随即笑了笑,回身走向墙边存放公文的红柜。

沈一贯踱步一阵,走到案几边立足,但见他手抚几上青瓷缓缓道:“他主张收商税,老夫不反对,他主张互市惠工,老夫也不反对,但是他要火耗归公,这加征加派之名老夫岂可受之,这一次老夫却不能不站出来发言了。”

此中廷议上同意的多少人,反对的多少人,各个列名据实写于奏章上,然后全数与会官员具名确认后,上奏给天子。

郑继之则持续道:“纵是藩司封柜,又岂能禁州县官员耗外加耗。刑不成知,则威不成测,朝廷不明文律法,州县犹自害怕,一旦放开则大行其道。”

听沈一贯这么说,陈之龙等纷繁点头。

没错,除了普通贡献外,如果求人比如官位升迁变更,遭弹劾请人消灾,都要别的用钱摆平。如此想让处所官廉洁何其困难。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