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大明文魁》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变局[第1页/共10页]

此事一出,朝野高低言论纷繁。

启祥宫里。

现在楚王府又生乱事,本来楚府宗人辅国中尉朱华趆结合了同宗的二十九人遣人上告,谓现任楚王朱华奎为假王。

邹元标鉴戒学功书院刚日读经,柔日读史之法,改成刚日读易,柔日读春秋。

毕自严坐在罗汉椅上与几位极要好的官员言道:“若不拔除矿税,则互市惠工不能行,故而必须改以收取商税。但若要收取商税,皇店必须拔除,姑苏织造,江西瓷器也必须拔除。”

“倒是你能掌控住分寸,虽也主张拔除矿税,却放在暗里说。朕用人只要一句话,君子不党,方可长保禄位。”

三位弟子都是暴露思考之事。

孙承宗道:“郭巡抚频频上疏朝廷,要将辽东都批示使司,也改成承宣布政使司,成为大明第十四个省。上一次为沈四明阻扰,眼下能够重提此议。”

于道之变色道:“又要昭雪?此事当真?”

郑贵妃道:“话是这么说,但本宫总担忧宫里宫外会有人起歹心。”

天子答道:“大典所用,实非得已。”

阁外下着大雪,阁内世人一面饮着热腾腾的奶(协和)子,一面看着公文奏章。

林延潮抚须道:“杨应龙之乱安定后,海内虽是无大事,但仍需未雨绸缪。当年王阳明曾言,朝廷最重之地,在于宣大蓟辽,无此大明必亡。”

御史弹劾,按常例即便林延潮身为宰相也要上疏去官引避。

潜邸讲官与即位后讲官是大大不一样的。

不拿十几个藩王地点的河南而言,就拿四川而言,当时大半个四川都是蜀王财产,蜀王府对各种行业渗入的确无以复加。

南京工部员外郎毕自严被林延潮调至京里,出任云南清吏司郎中。

沈鲤抚须道:“张文忠公后之辅臣,多令人绝望,沈某也不免多虑。实在这池中之鱼,哪得江海之鱼?也罢,你要沈某如何助你一臂之力?”

待田义重新回到宫里,但听郑贵妃站在天子屏风以外。

不久林延潮重新回阁视事,拔除矿税之议渐息,这时朱赓也已入阁。

沈鲤闻言立足。

林延潮让李汝华出任应天巡抚后,其在南京也展开义学之事,并办了一份官报……

众官员们都是深觉得然。

“这些乡野之士一再高呼,不在其位而谋其政。而有些朝堂之士听风就是雨,附众煽动。连吏部尚书李戴,漕河总督李三才也是上疏。”

“我晓得你定是说不急,不过皇上就是如此,在我这妇道人家看来皇上就是长不大的孩子。你若忍不下这口气,就上疏明言好了。我们也回福建故乡,过几年你就能抱孙子了。”

方从哲道:“师相此言,可谓至论。但是之前朝廷上有谈吐,以为因平倭战事结束,筹算裁撤天津巡抚衙门,减少朝廷用度开支,门生觉得不当。”

田义道:“皇上乃九五至尊,吉人自有天相,定能逢凶化吉的。”

对此湖广百姓是鼓掌称快,时称‘楚王贪酷已极,人无可何如矣。天为楚民报雠,乃假手其子,身弑子灭,天定胜人之理也’。

几名侍女在一旁长案研磨,奉纸,以便官员们即兴作诗。

“但是相公你不是那等吃了亏放在心底的。”

三君子虽没有直言林延潮不是,但在王德完弹劾林延潮后发声,其企图耐人寻味。

哪知此事为楚王宗室朱蕴钤等晓得,当即此人约集数百名宗室于汉阳反对两万两白银的皇杠。

林延潮笑道:“于公先公后私,大驰名臣风骨,真是令自愧不如。既是如此,你替本辅去湖广走一趟?”

“成果天子大怒,笞史宾一百,并逐之南京,当时皇贵妃伏于殿外,跪了一夜才释天子之怒。而这史宾直到客岁才派遣回朝。由此事可知,你要本辅现在帮太子就是害了太子。”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