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结局下篇[第2页/共13页]
郑贵妃神采一变:“到时……要本宫比及猴年马月……”
殿上檀香氤氲,君臣相对而坐。
林延潮也不换下官袍缓缓行来,绕着府里走了一圈。
驾辇终究抵至文华门,太子拾阶登台,林延潮等阁部大臣皆侧立摆布。
“是啊,用不着了。”
但见门下沈鲤,朱赓,于慎行,孙承宗已至,他们见林延潮从宫里步出,都知已是产生了甚么事。
林延潮上前一步道:“皇贵妃的三位家人就在殿下安然无恙,请皇贵妃无妨站到殿前一看。”
除修撰,延潮以年家子受知申时行,未满两年,任两房制诰敕,经筵展书官,讲官,迁侍读。
街道两边都是摊贩列道,鼓噪喧华之声入耳。
“臣能够包管满朝文武无人会究查此事,不然臣定要参与此事之人追悔莫及!”
新君道:“还请陈伴伴知无不言。”
“那么当时先生是如何劝的?”新君问道。
新君即位,延潮偿还大政云‘臣诚忧国度,不为私计,不负先帝知人之明’。辞相归乡随去处十数人,柴车五六辆。
“但这几年吾获咎人也真很多,由得他们骂去。”
林延潮微微一笑道:“了结君王天下事,博得身前身后名。此是臣当年劝张文忠公之言,此言听似好行,却难行也。然张文忠公慨然以天下为己任,虽言不成行,却行之。现在天下皆觉得臣复张文忠公名位,乃效其揽权临下,然臣之意不过让世人明白工于谋国拙于谋身亦可克终。”
林延潮走进了乾清门。
林延潮向皇太子施礼道:“太子殿下之贤明仁孝,此为天下所共知,将来在朝必为复兴我大明两百年之帝王。”
现在前后都有车马堵住,林延潮可谓进也不得,退也不得。
新君闻言将疏看了一遍,但见信中详载,一条条如何实施,上面官员如何如何反应,此中短长干系也是与天子一一分解明白。
盖愆补过允赖先人,皇太子聪明仁孝睿德夙成,宜嗣天子位,尚其修身勤政亲贤纳谏,以永鸿图……
林延潮则表示世人稍安勿躁,万不得已不成硬夺太子。林延潮走上前向郑贵妃施礼道:“臣拜见皇贵妃,还请皇贵妃节哀。”
府上仿佛一下子从极热烈到了极清净。
上元节时百官朝贺的一幕,仿佛还在昨日,但眼下倒是门庭萧瑟。
辇驾放缓,太子端坐其上,双手按膝目视远方,自有一等君王气度。
对方看车内粗陋的车饰,车浑家不过四十岁的长须中年男人,边幅平平无奇,那里似权倾天下的当朝宰相。
而他所经之处,官员们无不拜在宫道摆布,口称万岁。天子刚去,新君登基,百官都怀着一等哀伤而又神驰的情素。
林延潮深深吸了一口气,但觉胸怀开张,五年来一力担之的重负也是随之卸下。
说到这里,林延潮话锋一转。
“厥后先帝又让朕读汉书霍光传,此中有一段‘宣帝始立谒见高庙,与大将军霍光同乘。宣帝顾忌霍光,但觉如芒刺在背。”
就在旬日以后。
三十年仲春,天下渐安。帝崩,以太子社稷托延潮。时人皆视其必借拥立之功揽权,抖擞国事,革新政治,以就夙愿。
百官无不盛赞治国之勤恳,全部国度闪现出一等欣欣茂发的模样来。
但是感到最多的却不是沈鲤。
守门官顺次排查。
现在陈济川已是门边来催,林延潮见此道:“我知你定有此问,实在答与不答都是一样。这天下事皆人苦衷,你言事功之学是显学,但这并非功德,矫枉过分易有过正之弊,难有度势之明。”
林延潮闻言看了郑贵妃一眼,拂袖回身。
太子面色涨红,不过晓得现在需推让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