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大明铁卫》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一章 绣花针与刺刀[第2页/共2页]

张繁华找来一块打造火铳残剩的铁板――这是卷铳管剩下的边角料,不算太厚,但用浅显刀剑很难刺穿。

对新丁的动员结束后,新丁在老兵的带领下各自散去,陈雨刚走下台,却见林继祖兴冲冲地跑来,大声说:“大人,您交代的事情,有端倪了。”

他们都担忧羽翼逐步饱满的陈雨图穷匕见,把已经侵犯多年的军田都抢归去――这但是顾家安身立命的本钱啊!固然顾彪出海经商也有不错的入账,但是海贸的风险太大,不肯定身分太多,田土才是底子。

“……也就是说,焖烧以后,内里已经变成坚固耐磨的生铁,内里仍然是韧性很强的熟铁,既包管了不会等闲折断,又包管了内部不会变形。”林继祖说。

林继祖举起一根锥子模样的铁棍,镇静地说:“你说的那种装在铳口的短刃啊!”

陈雨手持这根东西,细心打量,说是刺刀,不如说是枪刺更合适,它既不是扁平的刀刃状,也不是圆锥体,而是有三条棱边的长锥体,乃至头部也不是特别锋利,看起来像是没开锋的枪尖。固然陈雨不是军迷,也没有打仗过天朝初期的56式,但是他仍然能够看出,这玩意很靠近于PLA的三棱军刺。

“仿佛是比看上去要轻,单手拿着也毫无题目。不过如许的布局,强度真能包管?”陈雨叮咛,“找些东西来,我尝尝结果。”

他问林继祖:“这是钢吗?能大范围量产吗?”

这边在热火朝六合改进兵器,那边从演武场返来的顾家父子却堕入了怅惘当中。

陈雨猎奇地举起这根家伙问:“能不能解释下,你是如何想到把刺刀设想成这类模样的?”

详细流程是把用熟铁打造的半成品放入坩埚等容器,然后盖上柴炭、豆豉、土末,在容器外加热。用科学的术语来讲,柴炭、豆豉都是渗碳用,土末是分离剂,实在就是一种被称为“渗碳”的金属措置工艺,这类体例在后代被称为外热式箱体渗碳技术,在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有记录。

就在如许的氛围中,陈雨却俄然登门拜访,指名道姓要见顾彪。

“啊?甚么事情?”陈雨一下子没反应过来。

“好东西!我要的就是这类结果!”陈雨大喜,“健壮、耐操、强度高。”

上一页 设置 下一章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