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大明首相》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二百零六章[第2页/共3页]

“是啊是啊!往者元翁实主国政,但是毕竟不是辅弼;终究名正言顺了,可喜可贺!”刑部尚书刘自强接言道,“复出这一年多来,元翁不遑多让,遇大事立决,高低在心,应机合节,人服其才,喻之排山倒海,未有过也!”

“高风亮节,高风亮节!”科道人群里收回赞叹声。

“再疏请辞!”高拱定夺说。言毕,把堆在案上的公文往一旁推了推,埋头写了起来。

高拱饶有兴趣地听着,暗自推断皇上究竟会做何定夺。过了两天,圣旨下,乃皇上御笔钦批:“卿元老旧臣,才望忠正,兼选重务,不允辞。”

“但是,祖制……”人群里传来质疑声,随即被“是啊是啊”的声音淹没了。分不清是拥戴韩楫,还是附和质疑阁臣兼掌铨政分歧祖制者。

臣恭读温纶,感彻心骨。蒙皇上信之弥深,任之不二,此子于父母所不能得者,而臣则何故得哉!宜当竭忠毕力,仰答眷知,安敢再有他言?然大臣共国休戚,事理地点,义当为国求诸至当而后已。是以不避零碎,再渎宸严。

皇上余怒未消,提笔在高拱的奏疏上写道:“已有谕了!”随即把御笔重重一扔,叮咛道,“退给内阁!”一名御前牌子谨慎翼翼地拿过文牍,刚要走,皇上又道,“你知会高先生,司礼监掌印空缺,要他荐人。”

“为何?”皇上不悦地问。

“这个…高先生本身说的,辅弼兼吏部,权太重。”陈洪道,他看高拱言辞诚心,而皇上仿佛不为所动,便想压服皇上遂了高拱的心愿,又道,“往者高先生不是辅弼,因兼掌吏部,还被说成一代横臣,现在…”

陈洪点头道:“老奴不知。”

“万岁爷,万岁爷!”陈洪已然猜到,此事必是冯保告密,战战兢兢叩首道,“冯保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啊!主子并未据为己有,只是欲……”

“大胆陈洪,你夺了滕详的房产,可有这事?”皇上俄然问。

世人见杨博、刘自强这两位当年曾为逐高立下汗马功绩的部院正堂当众阿谀,有的点头,有的赞叹,更多的则是跟着提及了阿谀话。

“新郑!”刚被起用、以吏部尚书衔管兵部事的杨博非常亲热地唤了一声,高大的身躯弯下来一揖,拱手至额道,“恭喜恭喜!新郑决策定贡市,岁省边费岂止百万!招水西安国亨出而就理,贵州不战和解;又慧眼识英才,百年蛮贼占有之地一举克之;整饬官常,恤商改制,一时经略,慷慨直任,不敷二载,皆有胜利。李兴化虽为首揆,受成罢了。本日终究名副实在矣,博为新郑贺,也为我皇上、我国度贺!”杨博因年纪、科举辈分都远在高拱之上,不便以“元翁”相称,即以“新郑”代称之。朝廷百官,包含内阁大臣在内,以杨博资格最老,当年恰是他带头逐高,迫使高拱去国;没想到高拱不计前嫌,上疏保举召用,杨博既打动又惭愧,本日借道贺之机,不避怀疑,当众把高拱恭维了一番。

臣素任事,安敢惮鞠瘁之劳?臣素刚正,安敢徼孙肤之誉?直以事理如此,展转再四,不敢不明陈于君父之前。伏望皇上鉴臣恳悃,容臣辞免,斯于事理为安,事理安则臣心乃安,以是竭犬马图报称者,始得展布而无不尽也。

高拱拿起一份文稿道:“不过,晨理阁务、午视部事的日子,也该结束了,这是我拟好的《乞恩辞免兼任疏》,哀告皇上免了吏部的兼差。”他笑了笑,“我闻科道每以高某兼掌吏部为非,本日无妨向各位宣读辞免部事的奏本。”说着,拿起文稿读了起来,“兹者,大学士李春芳得请致仕,则阁务为重,政本之地,臣不得以暂离。若仍摄铨衡,非惟势有不能,而理亦有所不成。乞许辞免,专司阁务,庶于事体为安。”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