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大明首相》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六章[第1页/共3页]

“梁梦龙的意义很明白了,”高拱拿着他的奏疏说,“海道,南从淮安到胶州,北从天津到海仓,他差人从淮安运米两千石,从胶州运麦一千五百石,海道无碍。从淮安到天津,约用二十天便可到达。每岁蒲月之前,风势和婉,便于扬帆。且漕船行驶远洋,有岛屿相连,遇风波随时可泊岸。若船坚毅,再择恰当气候出行,可保安然。故建言朝廷,而后以河运为主,以海运为后备,万一河运不通,海运可弥补之。海运不唯可补河运,且有助于海防。”

“玄翁,行海运之事,阻力甚大,不成轻举。”张四维担忧地说。

张居副本对王宗沐出任漕运总督大不觉得然,更让他不满的是,高拱仿佛不再像往昔那样,用人的事与他事前商讨,内心存着一股怨气,却又不肯透露,强忍着建言道:“潘季驯有挽黄入淮之法,似可一试。”

张四维瞥见高拱在函套上写下王宗沐三字,劝止道:“玄翁,王宗沐运督之任,尚未奏报,万一皇上……”

张四维、魏学曾闻声,倶一脸猜疑地走了过来。刚才高拱刚进吏部时,还是一脸笑容,满腹苦衷,两人问其故,方知产生了皇上采纳内阁票拟之事,看来高拱压力甚大;何故喘气间,情感陡变?

“若皇上再采纳一次,那我另有脸恋栈?”高拱自傲地说,“海运事急,此书让梁梦龙急足一并带回,王宗沐便能够新身份上吁请海运的奏本,与梁梦龙照应,构成阵容。”

“照梁梦龙这么说,还要河运做甚?”殷世儋嘲笑道,“他说的看似头头是道,就是健忘了霸道——禁海祖制!海运公例海禁驰,这就是变相破祖制!”

“嗯,这倒是有见地!”魏学曾赞叹道,“时下本地一带设防,年久失修,若不加补葺,恐有后顾之忧。行海运,趁便又能整饬海防,一举两得。”

“去,叫户部尚书刘体乾、工部尚书朱衡到内阁来!”高拱回身叮咛书办。

张居正勉强一笑:“呵呵,照梁、王二公所言,河运委实无需求了。”

海运一策,亦不得已而思其次者,尚需风洋无阻,乃可图之。仆犹虑海禁一驰,他日更有可忧者耳!

“海禁一驰,他日更有可忧者。”张居正感喟道。

高拱听罢,很久无语,渐渐站起家,道:“看来,是老天爷非要国朝行海运不成咯!”他一扬手,“漕河先不必急于疏浚,行海运!”

“梁梦龙、王宗沐试航胜利,海运既可恃,为何不通海运?”高拱以不容置疑的语气道。

“你再看看最后几句话!”高拱孔殷地说。

“唉,还是迟了一步,奏疏已然到了!”张居正暗自道。

胶莱河罢议,不唯宽东土万姓财力,且使数百年谬计,一朝开豁,不致复误先人,诚一快也!海运……

“那好,当如梁梦龙、王宗沐议,通海运!”高拱定夺道。思忖半晌,又道,“工部、户部速商兵部,要在东、南诸省布点,开厂造海船,一则用于海运,一则用于护航的官军,磨炼出一支强大的水军出来!”

张居正欣然若失,仓猝转向殷世儋的朝房,叫着他的字道:“正甫年兄,元翁成心通海运,年兄同意吗?”

“那么,玄翁的意义是,海运?”张居正摸索着问。

“隆庆三年、四年、五年,持续三年,黄河决口,漕河不通,遂有海运之议。”高拱解释道,“现在运河挑浚之费,闸座捞浅之工,其费每岁岂直巨万哉?固然海上风涛不虞,商民可通,漕船便可通。梁梦龙、王宗沐皆云风险可避。海运一行,则不唯诸费尽可省,漕运可通,亦使将士因之习于海战,海防可固。”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