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海路起运[第2页/共3页]
登州的陆上交通处于极度困难的境地,“无一线可通之路”,但是如果走海道的话就便利太多了,一条船能够一次性几百石粮食,接着到了大清河和小清河的海口必须换成内河船舶,但是一艘船也能运载百八十石,比独轮车、马车的效力不知高到那里去。
运一万石米豆,但是真正的本钱却要六七万石,但是考虑这一起交通极其不便,“阻山界岭,鸟道羊肠,车不能容轨,人不能方辔”,陶知府感觉这个数字并不过份:“是啊,这即是和丰仓要空了一半!”
陶朗先已经明白柳鹏的意义,遵循大明会典里的规定,登州一年差未几是要征粮二十3、四万石,此中夏粮七万石,秋粮十六万石,而登州府府因为经济封闭掉队,以是秋粮当中大头是存留米麦,只要三万石米麦是要解送京仓和边仓的起运米麦。
提及来五万石这个数字,对于柳鹏来讲是仍然是要冒着相称的风险,只是柳鹏只求陶知府能承诺下来:“那本年的夏粮、秋粮如何办?”
陶朗先出身于贸易氛围很重的嘉兴秀水县,并且江南大户最惊骇就是白粮之役,运一石白粮到通州在路上起码要耗损十石乃至二十石,不管甚么样的朱门大户,只要接下了白粮之役必定家破人亡,而到了登州以后,发明登州固然没有白粮之役,每年却还是有起运的六万石米豆,固然这六万石米豆大部分是折色,但起运的本质也有两三万石之巨。
第299章 海路起运
两三万石的本质起运米豆,本身并不是甚么惊人的大数字,但是加上一起的耗损倒是让陶知府发明本身在登州府底子就是缚手缚脚,手上底子没有多余的米豆,有满腹经纶都无从阐扬,恰好他又是一个“极好名极好钱极好功业”的人,一心想在登州作出一番大奇迹。
五万石米豆等因而少了一两万石的本钱,但是陶知府却感觉这个数字还是太大:“三万石,如果柳仓使能办获得的话,我能够合股跟你做这笔买卖!”
如许操纵起来天然是很有些风险,但是陶知府是个很有抱负的人物,他反而感觉几千石米豆数量太小:“没有别的体例可想?腾挪米豆当然很好,但是一斗一斗地发放收回,这弟子意实在有些不起眼!”
柳鹏当即说道:“我们现在另有一万石的起运米豆,为了运这一万石米豆到德州与临清州,府仓内里起码要拔六七万石米豆出来。”
固然登州的米豆到德州、临清托付的时候,不需求交三成的耗米,但一石米起码也要交一升耗米,并且京仓、边仓的主管还是要跟他们要一份脚脚钱,一万石下来也不是小数量,是以陶知府反而担忧柳鹏在这买卖当中有利可图乃至亏了成本。
这个环境天下各地都有,但是在登州倒是格外严峻,每年青黄不接的时候,很多小市民和农夫不得不去借永久还不上的高利贷,终究导致停业的结局,柳鹏就说道:“借着三四月粮价恰好的时候卖粮,然后等蒲月新麦上来再买返来,既稳定了粮价,也能替府仓赚几百几千石米豆返来。”
就象六七十年代很多农夫要吃返销粮一样,登州的大部分都会住民和很多农夫固然一年辛苦到头,但是到了三四月家里已经没有任何存粮,必须到市场上用银钱换回粮食,粮价天然飞速上涨,比及蒲月份新麦上市,粮价才会回稳。
实在这买卖已经不小了,固然是短平快,但起码有两成利润,但是陶知府所图甚大,看不起几百上千石米豆的利润,柳鹏当即顺着陶知府的意义往下讲:“倒是有个别例,就是风险有点大,不晓得知府大人敢不敢搏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