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节 魏连理的快乐[第2页/共3页]
魏连理也长袖善舞,他懂甚么,诗词歌赋当然不懂,但是戏曲、女人他懂,苏楞额这类权贵后辈也懂,一来二去俩人的干系就近了,至于魏连理背后的身份,苏楞额底子不在乎,他有所传闻,但两广总督、广东巡抚都不管,他就更懒得管了,对方大把银子奉上来,他犯不着跟这类财神爷翻脸不是。
但是有人不识相啊,十三行中排名第二的而益行,死活不肯满足海关监督大人的要求,并且还以停业相威胁。
以是从康熙期间起,就从天子层面,多次命令制止行商向洋人乞贷。可仍然屡禁不止,到了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终究酿出了庞大的祸乱。那一年,多达四家行商资不抵债,没法运营下去停业。
1780年四行商停业以后,广州官府跟当时的总商潘振承商讨出了一个别例,那就是建立了公行佣金,从十三行行商利润中抽取百分之十,加上从每笔贸易中抽取百分之三伶仃放在一个户头作为公积金,以应对这类停业之类的事件。
实在4家共欠内债只要380万元,他们假贷本金只要107万,利滚利翻出3倍多。但这算不上东印度公司欺负他们,实际上是遵循行市向他们放贷的,之以是利钱如此之高,主如果因为中国贸易文明一向不敷发财,在官府行政权力的高度挤压下,官方没有构成完美的金融体系,一个很简朴的事理,某项财产越是发财,产品就越是便宜,中国金融市场不敷发财,假贷人获得资金的本钱天然也就越高,市场行情普通利率都高达20%到40%之间,这在西方已经是很高的高利贷了。
此时新任海关监督上任,他不但不想帮着行商度过这个难关,还想着捞一笔呢。能当上海关监督的权贵,除了身份职位显赫,门路广以外,也得破钞很多钱来办理,海关监督属于外务府直接办理,外务府和户部两个部分这些年都是一小我在管,那就是和珅,想从和珅手里讨到海关监督这类肥差,不出一笔血是不成能的。
厥后马嘎尔尼觐见乾隆的时候,英国当局特别交代过马嘎尔尼,让他不要在乾隆面前提及东印度公司跟十三行贩子之间的贸易胶葛,以免触怒乾隆,谁晓得乾隆却对劲洋洋的在马嘎尔尼面前提起这些事,因为在马嘎尔尼看来,那些贸易胶葛是让人不快的,可乾隆却以为他的双倍赔付是照顾了洋人,给了对方恩德。
十三行贩子一家家看似买卖做的极大,但开消也大,要保护跟官府的干系,那上高低下都得办理到位,然后保持高低流的货色周转,就需求大笔的现金流。可中国贩子有个风俗,都不太喜好持有太多的现金,有了钱,都想着变成田产和房产然后才结壮。以是十三行贩子中,有大量身家百万,却都砸在地盘上的人。每到需求资金周转的时候,他们反而需求乞贷周转,乃至会借高利贷。
但他们此次亏欠太多了,不是一次贸易能够缓过来的,统统行商中,除了潘家以外,根基上都资不抵债。
但魏连理持续东风对劲,因为苏楞额大人开口要钱的时候,他连一个绊子都没打,顿时奉上了现洋,跟那些抠抠搜搜的行商构成了光鲜的对比,苏楞额大人也为了表扬魏连理这类识相,就不时请他到海关衙门里赏识一下本身从北京带来的梨园演出,非常给他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