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制[第1页/共5页]
首任户部尚书为杨思义。刘诚、杭琪分任左、右侍郎。洪武六年(公元年),户部分设五科,即一科、二科、三科、四科、总科。每科设郎中、员外郎大家,主事人。十三年(公元年),分四个属部,即总部、度支部、金部、仓部。洪武二十二年(公元年),改总部为民部,次年,又分四部为河南、北平、山东、山西、陕西、浙江、江西、湖广、广东、广西、四川、福建十二部,每部仍分民、度、金、仓四科。二十九年(公元年),改十二部为十二清吏司,各设郎中人,员外郎人,主事人。永乐元年(公元4年),改北平司为běi ī司。永乐十年(公元4年)。废běi ī司,设云南、贵州、交阯三个清吏司,宣德十年(公元4年),罢交阯司,定为十三司。户部十三司,自明孝宗弘治以来,以公署不大,只留郎中人治事。员外郎、主事只能在授官之rì列席罢了,实际都只挂名。郎中一人没法管事,只好委任基层吏胥,乃至弊端百出。至神宗万用时,王国光任户部尚书,始令每司吏员尽入署治事,司中职业才得修举。户部另有一些直辖机构,如宝钞提举司、印钞局、广盈库、军储仓等。
改革
汉光武帝刘秀在尚书台设三公、吏部曹、民曹、客曹、二千石曹、中都官曹等六曹尚书,为六部前身。西晋时,有吏部﹑殿中﹑五兵﹑田曹﹑度支﹑左民六曹,属尚书省。南北朝亦有六部,然称呼因王朝而异。
三省六部制
户部掌天下国土﹑地步﹑户籍﹑赋税﹑俸饷及统统财务事件。其内部办理政务按地辨别工而设司﹐明十三司﹕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浙江﹑江西﹑湖广﹑广东﹑广西﹑四川﹑福建﹑云南﹑贵州。清增江南司﹐为十四司。各司除掌核本省赋税外﹐亦兼管别的衙门的部分碎务﹐职责多有交叉。除以上各司外﹐清还设有掌管旗事件的旗俸饷处及现审处。隶于户部的机构有:掌铸钱的钱法堂及宝泉局﹔掌库藏的户部三库﹔掌仓储及漕务的仓场衙门。
明职掌全**卫﹑武官选授﹑简练之政令。清职掌天下绿营兵籍及武职官员的机构。职掌表里武职官员的除授﹑封荫之典﹐乘载﹑邮传之制﹐甄核﹑简练之方﹐士籍﹑军实之数。兵部下设四司﹕武选清吏司﹐考核武职官员的品级与选补﹑升调﹑秉承﹑封赠诸事﹐并办理土司﹔车驾清吏司﹐掌天下马政及驿传等事﹔职方清吏司﹐掌武职官员的叙功﹑核过﹑抚恤﹑军旅之简阅﹑考查﹑巡防等事﹐并办理关禁与海禁﹔武库清吏司﹐掌天下之兵籍﹑军火并武科测验之事。别的﹐清设稽俸厅﹐掌稽查武职官俸﹔会同馆﹐办理京师驿传事件﹔捷报处﹐掌递送文书。
光绪二十七年()﹐清è fǔ改总理各国事件衙门为外务部﹐这是六部以外增设新部之始。二十九年又增设商部。三十一年再增设学部及巡ǐ部。六部之制逐步窜改。
六部尚书、侍郎都是堂官,由天子直接带领,此中吏部尤其首要,因为官吏的除授都必须颠末吏部。明朝的首任吏部尚书为滕毅,樊鲁璞、汪河分任左、右侍郎。洪武六年(公元年),吏部分三个属部,即总部,司勋部,考功部;十三年(公元年),增司封。二十二年(公元年)改总部为选部。二十九年(公元年),改定文选、验封、稽勋、考功四个清吏司。每司设郎中、员外郎、主事各一人。
兵部的首任尚书为陈亮,侍郎为朱珍。洪武六年,分三个属部,即总部、驾部、职方部。洪武十三年再增库部,二十二年改总部为司马部。二十九年改成武选、职方、车驾、武库四司。每司设郎中、员外郎大家,主事人。另辖会同馆,大通关等机构,各设大使和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