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一点新一点旧[第1页/共3页]
刘廷玑惊奇地转头,老寺人弓着腰持续道:“户部的人是老奴赶出去的,杨侍郎国之栋梁,老奴不忍见他煎熬至此。”
“刘大人。”杨瓒向他行了个礼,又对韩福淡淡地点了点头:“韩公公。”
杨瓒不动声色地睨了他一眼,刘廷玑这个兵部尚书当得窝囊,仗打得鞭长莫及,想上火线却被天子扣着不放,满肚子火找不到处所宣泄,甚么鸡毛蒜皮的事都要插一脚。
陕西……商雒……李--杨无端一个激灵,蓦地睁眼--李自成!
刘廷玑眯起眼打量了一下来人:穿戴五品以上官员的红袍。端朝的六部设置依循前明,户部下设清吏司,各司设正五品郎中一人,从五品员外郎一人,正六品的主事二至七人。此人穿戴五品官袍,该是一名郎中。
杨瓒目不转睛地盯着信纸,半晌,迟缓地摇了点头。
六部衙门都是年深日久的老屋子,房间狭小逼仄,光芒也不好,这内间里更挤满了堆着账簿和卷宗的书架,闻起来尽是陈年积灰的味道。
===
就在如许暗淡的房间里,书架与书架之间连回身都困难的夹缝中,杨瓒站立着睡得正熟。
他嗓音浑厚,虽已极力抬高,这一开口仍显得非常高耸,仿佛满室灰尘都被震得颤了颤。韩福回声转头,一双长年眯着老眼突然睁了开来,大片的眼白包抄着藐小的瞳孔,看来诡异可骇之极!
灰尘沾上杨瓒的鞋和官袍下摆,他眼也不眨地俯身搀起那名户部郎中,和声问道:“望山,没事吧?”
刘瓒被他提示才想起来,这名户部郎中姓尹名文端,字望山,与本身另有同亲之谊。贰心下忸捏,跨前两步也帮着扶住尹文端另一边。
“刘相您别急,下官就是为这事儿来的。”尹文端苦笑着从怀里抽出一封信,双手捧了递给杨瓒,“江南省的胡庚子大人快马送了这封信来,指名给杨侍郎,说是杨侍郎看了信天然明白。”
暗淡的光芒中,他神采乌黑,双眸和眉毛乌黑,浑身高低润色得一丝不苟,那件将近半个月都没机遇改换的紫袍仍然干清干净,没有多出不该有的褶痕或者污渍,头上的官帽与脚下的云履也是端方平整,完整看不出他刚在满布灰尘的密室里站着就打了个盹儿。
刘廷玑跟着韩福进到里屋,不耐烦地刚要出声,老寺人却像背后长了眼睛,摆手做了个“噤声”的手势,又侧过半身,让刘廷玑的目光能够无遮拦地望出来。
端朝并没有因循前明分天下为十三承宣布政使司,而是改设为省,各省置平章政事两员,近似前明的布政使,便是一境以内最具权威的封疆大吏了。而江南省的平章政事恰是胡庚子,字兆骞,如许一名显赫的高官,为何会随随便便地将私章印在信封上?
杨瓒也不勉强,收回击负到身后,微微蹙眉道:“你来找我,但是江南省的粮食出了题目?”
脚步声由外而内,来人未及出声便被韩福封口。刘廷玑就站在他身侧,目光如炬地瞪着他,还是没看清老寺人是如何于倏忽间蹿了出去。
难怪这老寺人深得先皇和当明天子陛下信重。他又瞥了杨瓒一眼,心想,杨瓒与陛下自幼了解,韩福多年来照顾陛下起居,同杨瓒也算老友情了。杨瓒年青居高位,朝中尽有人因为妒忌而传些无耻谎言,真是好笑,且非论杨瓒才气品性均出类拔萃,单凭他和皇家的紧密联络,也不是戋戋几句流言能够撼动。
他应当是事情中俄然睡畴昔的,左手里还捏着一本翻开的账簿,前额靠在充满灰尘的书架上,那些灰尘跟着他的呼吸悄悄浮了起来,右手垂在身侧,广大的袍袖间只能看到他感染墨痕的手指,地上躺着一支羊毫,笔端的墨汁早已干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