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穿到古代当名士》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67|主要是乡试判卷子[第1页/共3页]

周给事也想到了这桩婚事,一样有些心乱。但抬眼瞥见桓凌,又觉着相较面前被拖了近三年的将来王妃兄长,他们的焦炙又不算甚么,真正焦炙的还该是他才对。

两位京里来的主考官路过各县, 也得本地县令送过几本《语录》, 听他们聊到这场大会,也顾不得主考的矜持,竖起了耳朵听着。

此处宋时天然不会写错,他读卷读得畅快,写考语也写得流利,不一时三篇四书、四篇五经题便都批阅结束,送给另两位同考官核阅。

三道题他旋即批罢,又看《春秋》题——春秋微言大义,是他带着师弟一处一处比较过的,答题时则须从两条史料纤细不同动手,明尊王攘夷之意,见书史者对安天下者的表扬与对乱臣贼子的攻讦。

等藏书楼建成以后,若圣上还拖延不肯令周王结婚,他就要联络敢捐躯的同僚去跪宫门,求圣上兑现信誉!

只要周王成了亲,他们便可上书请封太子,早定国本,圣上也再无推拖之理了!再不定国本,底下几个皇子年纪也大了,都在宫里养着,又是一样皇子的身份,只怕民气易乱……

桓凌接过朱卷,开卷没有几行,瞥见第一道题目后紧连着的破题,便不由自主地浅笑起来——体认明切,发明透辟,与他对这篇文章的观点不谋而合,是他师弟的文章。

周给事中对他另有几分印象,晓得他本该是翰林院的人,厥后不知何故来了福建,对他天然又有几分同衙之亲,温声提点道:“你与那宋生情分倒深。不过交谊归交谊,读卷时却不准有半分差池。若他卷子不好,你胡乱呈荐上来,我与高兄也不会饶你。”

“能邀来十几个讲学的先生还不算甚么, 可贵的是能安排数百学子同场听讲, 大会还很有次序。过后我与乡间后生提起这两场大会, 他们也都说能学着很多东西。”

学子们都已散去,只留他们这些考官还要渐渐批阅考卷。

要不要再添一句“场中似此不成多得”“宜冠本房”呢?

高编修听着他们说印书,便不由想起宫内正在建的藏书楼,悠悠叹了一声:“这刻书法若能速成便好了。叫大内匠人俱都学会此法,早日印出足以添补藏书楼的新书……”

固然经文分歧,此中包含的天道、理气之辩倒是他们曾经复习过无数遍,也是他的时官儿在数百人围观的大讲坛上也能侃侃而言,不需预加演练的。

编修高榖笑道:“周兄何必太峻厉。桓通判是有分寸的人,他那师弟也有才学,若文章不好又何必在福建招考?我现在倒有些遗憾我们不能出帘巡场,不然就能亲眼瞥见他如何写出那细如悬丝的宋氏字了。”

那两位考官中,一名致仕工部大使徐老先生在讲学大会上与他共过事,另一名布政使司参议卫大人也从讲学大会语录里看过他如何点评门生讲授,天然都坚信他评文的水准。见他给的评价如此之高,都笑道:“开门便得了一份好卷子,意头倒好,但愿以厥后的都是好文章,叫我们读着提神。”

直到八月末,五房递上来的朱卷才终究批完。两位主考手中拿着可堪中试的卷子,比着弥封处印的座号向五房同考官要二试、三试的卷子。

向来国戚在朝中都会有些权益,他如许沉得住气的脾气,却比那些仗着后妃之势骄人的外戚强很多了。兄长如此,想必mm也是和顺浑厚之人,周王立储甚或即位以后,前朝后宫想来都能安宁些。

两位考官纠结了一阵,又感觉这篇来得太早,厥后一定没有更好的,不该写得那么绝对。因而便将卷首的序号单记在墙上,备着与背面的佳卷比较过一下,看其够不敷选作呈给主考官的经魁之卷。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