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请假一天[第3页/共3页]
而“叶公”就出自下一章开首的“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这位叶公本是楚国大夫,名诸梁、字子高,封于叶县,僭称公。他向子路问孔子之事,子路未答复,后孔子传闻,便奉告子路不该不该对,该说他“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徐教谕颤巍巍地说:“因他们平常科试还能考到一二等间,平日也未曾有这等罪过……”他给这群门生洗白间隙还不忘了照顾宋时一句:“宋监生实与此事全然无关,他住在县治中,一贯闭门读书,下官等皆可作证。”
能以好学为乐,以学有所得为乐,天然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从。
这两句实在毫无关联,但截搭题就是如许,毫无关联也要用“钓、挽、渡”之法,给这两句之间架出桥梁,改出一个成心义的破题。
破,给个圆也得破。
至于他父亲宋县令——他就是写句“恭维台台,璠姿雪鉴,皎操冰壶”的巴结套话,宋大人都能夸成绝世文章,他的点评就更不消听了。
他把宋时跟教谕一道拉上车,路上就把学政大人体贴宋时家世的事奉告了二人。他在方大人面前挨了很多顿训,非常愁苦地问:“方大人还问起了舍人与桓侍郎府姻亲之事,鄙人不知内幕,不敢轻言,此事舍人自行考虑罢。”
方提学还记得当年在桓家吊孝时遥遥见过一面的少年,对比着面前仪容漂亮、身姿矗立,几近已长成大人的宋时,不由感慨道:“一晃数年,你也长大了。你是随父亲上任的?这些年跟着谁读书?”
方提学听得的确有些冷傲——岂止破得工稳,从中透出的胸怀更是通脱大气,不愧是能叫济世兄一眼看中,当儿子般养在膝下的人。
高雅一点,按程子注改一改,“夫雅言而曰皆,则诗书礼以外,贤人固不言也。彼叶公者,又何故书哉?”
方提学叫他提示了一下,倒想起宋时来了,细心看了他一阵,问道:“你就是宋时?你但是故河南道都察御史桓兄济世公的弟子?”
朱子注有“学者,将以行之也。时习之,则所学者在我,故说”。用这句将“学”而后“说”深之意展开一下,就是“夫说生于时习,即生于学也。以学及人,而朋之有也,不成必乎?”
宋时一听便知,这是《论语·述而》中的句子。
他连考了几道题,见宋时答得敏捷流利,难他不住,一时生出促狭心,提笔就在宋时的稿纸上画了个圆,叫他做出破题。
宋时老诚恳实在一旁装鹌鹑,内心给徐教谕点了三十二个赞,决定归去就把宴席规格晋升到三十二道菜。
宋时感激地看了他一眼,谢道:“都是我家的事扳连了四位大人。此事我自有应对,归去以后再置酒向各位报歉。”
在广西荒蛮之地寻不到名师,只能看先生留下的旧书么?也是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