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请假一天[第1页/共3页]
至于他父亲宋县令——他就是写句“恭维台台,璠姿雪鉴,皎操冰壶”的巴结套话,宋大人都能夸成绝世文章,他的点评就更不消听了。
方提学到桌边拿起一本四书,顺手翻页,手指先点中此中一句,本身看了一眼,今后翻一页,再如此一点,恰好凑成个截搭题:乃是一句“皆雅言也—叶公”。
徐教谕颤巍巍地说:“因他们平常科试还能考到一二等间,平日也未曾有这等罪过……”他给这群门生洗白间隙还不忘了照顾宋时一句:“宋监生实与此事全然无关,他住在县治中,一贯闭门读书,下官等皆可作证。”
高雅一点,按程子注改一改,“夫雅言而曰皆,则诗书礼以外,贤人固不言也。彼叶公者,又何故书哉?”
宋时老诚恳实在一旁装鹌鹑,内心给徐教谕点了三十二个赞,决定归去就把宴席规格晋升到三十二道菜。
朱子注有“学者,将以行之也。时习之,则所学者在我,故说”。用这句将“学”而后“说”深之意展开一下,就是“夫说生于时习,即生于学也。以学及人,而朋之有也,不成必乎?”
在广西荒蛮之地寻不到名师,只能看先生留下的旧书么?也是不幸……
汀州府府试定在四月初,府试之初就有各县教谕领着已过县试的孺子到府城。到院试时,这群教谕也要在堂前听学政点名,一一认领本身县里的考生。
宋时垂下头应道:“有劳老先生挂念,恰是门生。”
宋时感激他的体贴,当即应道:“任凭老先生出题。”
宋时一听便知,这是《论语·述而》中的句子。
方提学看了他一眼,似欲说些甚么,但看他微微垂眸,不肯多提的模样,再想想桓家阵容,也明白他顾忌甚么,只悄悄“嗯”了一声,转而提及了读书的事:“你少年时就能解经义、作文章,当时未曾有机遇考你,本日见面,却要考你一考了。”
雅言即常言,破题上半句即扣着“常”字,将原句中的字眼儿替代一下,就是贤人平素所说的言语……贤人之间有教养之功,就用“圣训”,“圣训之有常”。而下半题的“叶公”也要换一个字眼,就用他本身的身份,“楚大夫”。叶公是想晓得孔子之事,在破题中不能援引题面以外的原句内容,上半题的“雅言”恰好能够完美的弥补上这个答案。
他问到这境地,宋时也不能瞒着退亲的事,考虑着说:“因家父亲年转迁武平,门生不放心老父单独上任,便跟到了武平县里。如此,便赶不及赴北直隶应院试,干脆捐了个监生,后年好直接了局应秋闱。至于婚事……本年周王选妃,不巧门生又没能及时进京迎取,乃至桓家女也被列在了待选之列,这桩婚事只得作罢了。”
能以好学为乐,以学有所得为乐,天然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从。
方提学看着他落下最后一个字,渐渐将那句破题念了几遍,感慨道:“圣贤未言而六合浑然如太极,及其立言,则造化生焉,典章出焉,礼节立焉,王政备焉,百姓教焉……破得有廊庙气象。若你前面原题、起讲、入题、八比、大结也能做得这么好,这文章便不怕拿到方家面前了。”
可惜的是,方大人先不问宋时的话,而是提过徐教谕几人怒斥:“那几个都是武平县县门生员,此中竟另有食廪生!你等身为教官,常日怎地不严加管束,叫这群生员跑到外县地界,光天化日下,如同城中恶少般行凶打人!”
“皆雅言也”出自第十五章,“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按朱子注,雅,是指常常的意义,也就是指孔子平日说话经常用到《诗经》《尚书》中的句子,常执守《周礼》中的礼节。程子注释说,孔子平素之言止于此,性与天道不易学道,应默记其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