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3章[第1页/共3页]
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
不自是,故彰﹔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高低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品德经」:第十章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老子:「品德经」:第三章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
天长地久。
六亲反面,有孝慈﹔国度昏乱,有忠臣。
豫兮若冬涉川﹔
犹兮若畏四邻﹔
恒也。是以贤人处有为之事,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老子:「品德经」:第十九章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窈兮冥兮,此中有精﹔其精甚真,此中有信。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是非相形,
是以贤人去甚,去奢,去泰。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八章
复归於朴,朴散则为器。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整天。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二章
世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章
不见可欲,使民气稳定。
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善之与恶,相去如何。
师之所处,波折生焉。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六合以是能长且久者,
爱国治民,能有为乎。
何如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老子:「品德经」:第十七章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涤除玄鉴,能无疵乎。
是以贤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是以贤人之治,
老子:「品德经」:第九章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老子:「品德经」:第七章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一章
儽儽兮,若无所归。
老子:「品德經」:第一章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听之不闻,名曰希﹔
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
老子:「品德经」:第五章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章
老子:「品德经」:第十六章
绳绳兮不成名,复归于无物。
混兮其若浊﹔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夫唯不成识,故强为之容:
荒兮,其未央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故有之觉得利,无之觉得用。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是以贤人有为,故无败﹔
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六合。六合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常使民无知无欲。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天然」。
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唯之与阿,相去多少。
是以贤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不自矜,故长。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贤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不自伐,故有功﹔
信不敷焉,有不信焉。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