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最终章[第3页/共3页]
《青华秘文》阐述止念之法时说:“但于一念妄生之际,思常日不得静者,此为梗耳,急舍之,久久谙练。夫妄念莫大于喜怒,怒里回思则不怒,喜里知抑则不喜,各种皆然,久而自静。”又说:“心求静必先治眼,眼者神游之主也,神游于眼而役于心,故抑之于眼,而使之归于心。”即言内观返照,亦可止念。
返听即返听于内。屏除外界统统滋扰,如人万籁俱寂之境,凝耳内听。内听之义,非在于听声。乃是凝其耳韵,神意内注,以便收心人静。
吐纳另有一个首要的口诀,谓之吸长呼短。吸气进入丹田,略存一存,然后才气收腹呼气。感化在于吸人空中太和之炁,注润丹田积储下来,坤腹天赋元炁不得外流,才气达到吐纳的真正目标。
最后神意合为一体,不知不觉打成一片,心入炁中,炁包神外,浑沌交合,氤氲不散。津液愈生愈旺,苦涩满口,丹田暖和,周身融融,呼吸开合,周身毛窍皆与之呼应。静到极处,但觉炁如根根银丝,透入毛孔,浮泛畅快,妙不成言。鼻无出入之气,脐有嘘吸之能,好似婴儿在胞胎当中,是为胎息。《老子》说:“专炁致柔,能如婴儿乎。”真正存神达化之功,即在此也,到此境地,仙道不远矣。
道家静功,有三大层次,皆须慢慢印证:
1双目垂帘。
1身静。
上述身静、心静、意静之三大层次,看似平常,并不平常。有人误以为做静功偏于性功,对于命功没有干系,实在不然。道家静功之奇妙,直指修炼真机。丹书云:“身不动日炼精,心不动日炼炁,意不动日炼神。”可见筑基静功的三大层次,已将炼精、炼炁、炼神之功,贯穿在内,成为一部修炼*。炼精就是补精,炼炁就是补炁,炼神就是补神。因而通过静功筑基,能够补足精炁神三宝之亏损,直至“精满不思欲,炁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的地步,这也恰是丹道人手筑基的真正目标之地点。
4舌抵上腭。
跟着静功层次的不竭深切,鼻息该当逐步做到深、长、匀、细、微。达到以上要求以后,便可慢慢熬炼“听息”的工夫。所谓“听息”,就是听本身的呼吸之气。开端勤奋,只用耳听,不加意念。但是并非要求死守耳窍,也不是听呼吸的声音。只须跟着一呼一吸的线路,似听非听的渐渐体味,这就算是得法。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是非等,不成企图念去强行安排。听到厥后,心息逐步相恋相依,邪念不知不觉耗费,连呼吸也仿佛不存在了,逐步也就到了入静的境地。
8,即此一法,已为摄生不二法门。但这在中华道家修炼当中,只为筑基功法。学者得其真超,欲求上层接命之术者,再访高师学习可也。
3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