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最终章[第1页/共3页]
开端人的呼吸之气,并不能中转丹田。人之心脏原有一管,上系于肺,下通丹田,乃是虚空一管,无中生有。本来在胞胎时是相通的,下生以后变成肺呼吸,这根管就逐步迷塞了。《老子》说:“六合之间岂有橐龠乎,虚而不平。”就是指的这根管。有人初学气功为甚么会产生胸闷胸痛呢就是因为行炁不当,把橐龠管冲坏的原因。以是行炁之时,不成逼迫压炁,也不成强迫憋炁。勿固执,勿勉强。只要不痛就往下一点,发闷就往上一点,时候长了,渐渐冲开,本身是有感受的。
最后神意合为一体,不知不觉打成一片,心入炁中,炁包神外,浑沌交合,氤氲不散。津液愈生愈旺,苦涩满口,丹田暖和,周身融融,呼吸开合,周身毛窍皆与之呼应。静到极处,但觉炁如根根银丝,透入毛孔,浮泛畅快,妙不成言。鼻无出入之气,脐有嘘吸之能,好似婴儿在胞胎当中,是为胎息。《老子》说:“专炁致柔,能如婴儿乎。”真正存神达化之功,即在此也,到此境地,仙道不远矣。
返听即返听于内。屏除外界统统滋扰,如人万籁俱寂之境,凝耳内听。内听之义,非在于听声。乃是凝其耳韵,神意内注,以便收心人静。
5天然呼吸。
3.《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此法贵在对峙,行立坐卧之间,随时可用丹田呼吸,不必拘泥光阴。凡人多在大病以后,方去寻求气功疗法,一旦病有好转,却又置之不睬,学者切忌此种弊端。
身材不动,谓之身静。静功之时,不要穿过紧的衣服,更不要存在严峻的情感,身心放松,天然利于入静。做得恰到好处之时,炼功时候固然悠长,本身心中并不烦躁,身上也没有难以忍耐的感受。只要能够坐得住,做得轻松,乃至感受温馨,不肯再动,如许就是身材已经获得温馨,谓之身静。身静,为静功之初层。
即把舌面反卷过来,以舌尖底面顶住上腭。因为上腭有两个小窝,谓之“天池穴”,上通泥丸,最易漏神漏炁。故此以舌抵往,如同婴儿哺乳之状。
入静工夫,首要还在本身悟解。
3.静功的层次
《青华秘文》阐述止念之法时说:“但于一念妄生之际,思常日不得静者,此为梗耳,急舍之,久久谙练。夫妄念莫大于喜怒,怒里回思则不怒,喜里知抑则不喜,各种皆然,久而自静。”又说:“心求静必先治眼,眼者神游之主也,神游于眼而役于心,故抑之于眼,而使之归于心。”即言内观返照,亦可止念。
人身如一小六合,心为天,肾为地,跟着行炁,心性垂垂伏下,与肾炁交合。《老子》日:“六合相合,以降甘露。”口内天然生出甘凉津液。此津液乃炼炁所生,比起常日唾液,大有补益之效。待至满口,送至咽喉,引颈吞之,汩汩有声,亦可帮忙入静。津液为人摄生之宝,益津可化炁,津润周身,谓之“炼津化炁”,肺主炁属金,金能生水,水为肾主精,亦为造精捷法也。跟着修炼工夫的长进,津液更加甘美非常,若非修真之士谁能知之。吕祖喻为“长生酒”,日:“自饮长生酒,清闲谁得知”
《太上老君说常平静经》日:“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民气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天然六欲不生。”就是要人常用止念工夫,有念即止,使前念消弭,后念不生,日久天然心底平静无物。如《老子》所言:“损之又损,乃至于有为。”如此方可言行炁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