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杜甫:长安奥德赛[第5页/共15页]
永泰元年(765年),严武归天,杜甫在成都再无依托。靠着攒下的一点儿钱,他终究正式开端了归乡的旅途。五年前,他进入成都,一穷二白,几近一无统统。现在他分开,连安康也落空了。在长安时染上的肺病一向没好,糖尿病也更加严峻,建议病来,焦渴难耐。风痹发作,右臂抬不起来。聋了左耳。
或许是分开长安的时候了,去哪个节度使任上做个僚佐,总比在长安有出无进的好。李林甫汲引了多量胡人节度使,此中原河西节度使高仙芝、安西节度使封常清、西平郡王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和范阳平卢节度使安禄山最为显赫。他的朋友高适已经在河西节度使哥舒翰的幕府里当了一年掌书记。节度使大多没甚么文明,措置行政事情很吃力,恰是如杜甫普通的墨客如鱼得水之处。前两年,哥舒翰的信使来长安的时候,杜甫曾经请信使带去一封写给哥舒翰的诗《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摸索一下获得一份事情的能够。
五
郑虔年青时也是当世称名的才子。工草隶,善丹青,与他齐名的是吴道子与王维。当朝天子玄宗曾经赞美他“诗书画三绝”。不过,郑虔的官做得很不发财。他的办公室在国子监西北角,得细心找半天赋寻见的一块小牌子——“广文馆”。他的办公室正劈面就是皇城东门——安上门。安上门里外收支的,是真正伟壮对劲的国度栋梁——尚书省礼部南院、吏部选院、少府监、太府寺、太常寺……而“诗书画三绝”的郑虔却穷到要跟杜甫这买跌价米的贫民勾兑勾兑才勉强凑够一顿饭。
下一年,杜甫昂扬向朋友们哀告,终究用朋友们帮助的茅草,在浣花溪西头建起一座白茅草堂。村里只要八九户人家,水流在此变缓,圆菏浮小叶,细麦落轻花。他斥地了一块菜园、一块药栏,还沿着屋外小径种了花。他细心地打算了花圃的模样:买了翠竹,还向朋友们写信寻觅松树、桃树与绵竹。在五十岁这年,老杜甫终究有了一处容身之所。“老妻画纸为棋局,冲弱敲针作钓钩”,贤惠的老婆,懂事的后代能在粗陋的环境里得意其乐,对于杜甫,是一种欣喜,也是一种心伤。
先人归葬,总要请名流树碑作铭,最好还是死者的亲朋老友,才气记过彰美。杜甫的朋友们早已作古,新一代的墨客们又在长安崛起,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没有传闻过杜甫的名字。杜嗣业路过江陵,传闻名墨客元稹正在做江陵府士曹参军,便动了心机。求大墨客作碑文,代价不菲。杜嗣业没有多少钱,何况元稹正沉痾,生着疟疾。但愿迷茫,也要试一试。杜嗣业向元稹送达了祖父的诗,并要求一篇墓志铭。
杜甫把这一次回家的路程写成《羌村三首》。与《述怀》《北征》一起,都是他最好的诗。他畴前写诗,一门心秘密叫长安城里的亲贵晓得他的才调,他晓得一千个典故,还能够用一万种体例表达。比起他能够谙练操弄的典故,他瞥见的、他遭受的,那些旁的墨客不爱写的,如草屑一样的人生,更有穿透民气的力量。现在,上天挑选了他,把这支笔放进他的手里,要他记下安史之乱以来的一点一滴。再没有比他更好的挑选——他有充足的笔力,他另有如火的心力,偶然如烛,偶然如炬,但他老是诚恳地张着眼睛,诚恳到憨。他直勾勾地看着来到面前的统统,他哭,他笑,他受不了了,他也不能转过身去——在他,这都是他应当承担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