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不明不清》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章

第176章 粮荒[第2页/共2页]

“文儒,你这一年的给事中算是白干了。那里有那么多心有灵犀的粮商,客岁七月《赈灾新法》才公布,玄月各地就有人在收粮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呐!”

“湖广熟天下足,文儒的故乡才是膏腴之地,为何现在也拿不出敷裕?”被点名问起故乡的异状,还是不太露脸的题目,顾大章有些愤怒,当下反唇相讥了归去。

颠末多次比武,天子终究开了金口,从内帑拿出三百万两白银用于采购赈灾粮,以平价卖给殷实富商,由其遵循与官府的商定按期运到指定地点,由宗室核购、存储、发放。

景阳4年夏,黄河以北各省旱情减轻,多条河道断绝,而江南则大雨连缀,山洪不竭,尤以福建为甚。面对此种局面,朝廷大臣们轮番上奏但愿天子能尽早启动《赈灾新法》,从江浙、湖广等地采购粮食施助哀鸿。

“文弱兄所言不假,小弟故乡环境更甚,在客岁秋课以后就有外人串走村落大量收粮,各地运粮的船只在运河里排了十几里长,旬月不足才渐渐散去。”说到收粮的事情顾大章也有同感。

“可恼,该杀!本地官府为何不管?”聊到此时,杨涟才大抵把闹粮荒的委曲搞清楚,本来是有一些奸商提早收买了多量粮食筹办囤积居奇。

“不错,小弟家中客岁也来信说过此事,老父守成不肯多卖粮,三哥激进,感觉应当趁代价高多卖些。现在看起来,还是家父所见深远呐。”

说话之人也姓杨,名嗣昌,字文弱,还是湖广老乡,武陵人。别看年纪比杨涟、顾大章、左光斗、金世俊都大很多,却同是景阳三年丁未科的进士,还都是二榜,并全留在了北京。

“非天灾也!”这时背向院门端坐的微胖男人说话了,部分化了杨涟的难堪。

“莫非说有人能预知天意!?”这下杨涟不再抬杠了,如果仅仅是湖广部分地区的粮食被人大肆收买还能解释为九江米市的贩子投机,如果连无锡米市也是买的人多卖的人少,那题目就严峻了。

“杨某家中有些田亩,建有粮仓,两月前家父来信说有人大量收买余粮,不管新米陈米皆要,代价给的不错。现在看来,各地无粮可售恐非没有粮,而是不知被何人提早囤积。”

上一页 设置 下一章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