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盖棺定论(六)[第2页/共2页]
见他在剑皇剑气下,仍能守得如此周到,围观修行者纷繁面露惊奇,心中起疑,“这般年事,竟然能支撑到这类境地,这少年龄实是甚么人物?”
“小辈,你叫甚么名字?”越苍穹目光如剑,直视应飞扬道。
看了方才鱼伯符诸人的应对,应飞扬心中已有发觉,晓得其间剑意定是雄沉,但现在切身材味,才知剑意犹远在事前预感之上。
依循而走,应飞扬压力骤轻,每一步都是批亢捣虚,恰走在剑气由盛转衰的阿谁节点。
应飞扬所题的非是“剑”字,而是顺着李含光那倾斜的一竖,将字改成了一个“敛”字!
剑意压在心头,剑气吼怒在外,表里交逼之下,应飞扬不昭雪伸,长剑挥动,分化百多道剑影,洒向四周八方,剑锋似云雾轻巧,又似山岳厚重,妙不成言的掌控轻重之间的衡点。破风斩云剑诀中的“云雾环绕”,加上玄武不动剑诀的“不动如山”,两种截然分歧的守式被同时使出,竟是顶峰妙绝的符合,云雾环绕以柔劲化消剑气之威,再由山岳雄劲将余力硬抗下,剑气再猛,也不露涓滴马脚。
而春联就在山峦顶端,承天接地之处,如封禅泰山的皇旨,等候万人朝拜,若要靠近它,便需低下头颅,带着面君朝圣的虔诚,从山脚一步一膜拜的渐渐登阶。
春联虽近在天涯,却又有远在天涯,高高在上之感,好似有一道耸峙峻拔的山峦拔地而起,穿霄破云,带着凌越天下的严肃,巨神普通横亘面前。
“百年行动,平生功名,也不过归于黄土敛埋,补得好,补得好!”剑皇越苍穹起家赞道。应飞扬能将他字上剑意收敛,绝非是因为其剑道修为能抵消越苍穹剑意,实在是多亏了李含光那毫无剑意的半字起了“隔阂带”感化,但饶是如此,应飞扬能以陋劣的根底,解开剑皇所留困难,其对剑意的掌控,也足称超凡脱俗。
或许是遭到挑衅,或许是感到飞扬剑心,无数剑气凝集而生,带着澎湃气流囊括而来,若说那剑意是如山雄峻,这剑气就是如海深沉,剑气无休无止,连缀不断,正如波浪澎湃,一浪接过一浪,一浪强过一浪,而比肉眼可见的狂浪更可骇的,是海底深处埋没的无数暗潮,应飞扬稍有不慎,便将踏入剑气旋涡。
但在修行人眼中,看到的又是另一番风景,最后,缺字联如同一把利剑,虽仍缺一字,但却已是锋芒毕露,震慑四座。
而至此前路已断,却仍余困难等候他本身开辟,联上气机已满,再无插针之地,若不设法破解,终也是徒劳无功。
皇者严肃,剑者气度,杂然一体,又浑然合一,感受此等剑意,应飞扬心中才知,剑皇之名,当真非等闲得来。但剑者傲骨,遇强则强,岂容盘曲?应飞扬身形矗立,气态轩昂,一步踏出,直缨其锋。
“写典范,传道法,立言立德,百年行动符合道;谪尘凡,超碧落,忘情忘我,平生功名归于敛。”一字之别,意境全改,在在场文人眼中,但不但平仄完美,连寄意也更加贴切,更合适司马承祯平生经历。
但见应飞扬剑尖轻抖,却带出一股寥寂哀戚的剑意,迅快非常地划了几画。
李含光妙笔天成,补出了半个字,字意与前联格格不入,倒是不争而争,恪守一方。但同时也是以,让联上气机充斥,难以再添半笔。
“但既然是以二敌一,长辈岂能孤负李道长厚望。”这一步,正与李含光方才留下的足迹重合!